矮寨村、红岩简介与经验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矮寨村、红岩简介与经验精选

门等村、矮寨村 门等自然村、矮寨自然村都属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门等自然村共127户518人,矮寨自然村共30户133人,主要产业以种植月柿,桃李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村容村貌整洁,瑶、壮、汉三个民族的文化在此经历了数百年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两村相距约300米,通过果林生态小道相连。 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自治区、桂林市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工程项目之一,建设内容包括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戏台、一栋综合楼(包括多功能活动室、90㎡的农家书屋、81㎡的人口计生服务室、120㎡的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等),夯土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南方夯土建筑示范工程,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配备了健身器材7套。 二、乡土特色建设 2014年9月以来,启动了乡土特色建设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建设。按照“尊重建筑风貌,提炼民族元素,突出乡土特色”的建设原则,深入挖掘当地乡土建筑文化遗产资源,采用地方材料、传统工艺实施房屋建筑和村庄环境的乡土化建设,突出“人字坡屋面,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特色;采用生态方式整治人居环境,开展了植物爬墙、绿廊、“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等项目建设,完善了村史室、村民议事场所、村级公共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传统文化和建筑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展示了广西探索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改善人居环境的成效。 三、户用污水处理设施 矮寨屯唐某家由于地势和距离问题,污水难于接入污水处理站的管网,于是建设了一套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来解决他家的污水处理问题。工艺流程如下: 生活污水经收集池隔除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隔油,并使水质均化稳定,再进入厌氧池,水解酸化,厌氧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淹没在污水中,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到集水井,用于农业灌溉。 该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有机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管理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便于维护。 四、农村改厨改厕 为解决老式的厨房和厕所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问题,在农村对部分农户实施厨房、卫生间改造提升,改善了厨房的通风条件,根据现代化的厨房用品调整了厨房布局,厕所改造成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完善了淋浴设施。 五、多媒体展示全县污水垃圾处理模式 在村级公共活动中心南方夯土示范工程内利用多媒体设备,用于介绍全县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垃圾收集点、转运点、处理点视频监控系统及垃圾转运车GPS监控系统,直观地监控“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镇处理”、“村收村运村处理”等模式的垃圾处理模式的各环节,监控污水公司化托管全过程。同时可以监控桂林神力肥业有限公司,监控垃圾制费、制砖、焚烧“一站式”全处理模式。桂林神力肥业有限公司位于恭城县虎尾工业园区,占地70亩,于2008年建成运营,拥有一条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线,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100—150吨。可直接回收及综合回收利用作有机肥料的垃圾约占60%;可生产成建筑砌块的垃圾约占10%;其余30%生活垃圾通过碳化热解炉处理。碳化热解项目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其中垃圾处理中心主要由集料间、碳化热解车间、烟气处理车间组成,项目采用北京亿利康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专利生产的垃圾碳化热解炉处理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为10吨,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00万元。主要是通过垃圾碳化热解炉把垃圾进行烘干、干馏热解、碳化和燃烧处理,终端只产生少量的炉渣和粉质,可直接作为制水泥、土砖原材料。废气经二燃室燃烧、热交换器冷却、喷灰装置、布袋除尘器、活性炭吸附处理后达到国家限值标准。布袋除尘器的飞灰经过固化处理后与废弃的活性炭交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六、污水处理工程 门等村矮寨屯污水处理工程分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两部分,处理水量60m3/d。总投资110万元,受益人口600人。 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地形地势铺设管网、检查井等附属设施,达到雨污分流效果,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工艺流程如下: 由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的生活污水经格网井隔除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隔油、初级沉淀及初级厌氧等预处理,并使水质均化稳定;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进行生化降解,处理机理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间;经过生化降解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后进入景观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然后达标排放。 本工程尽量利用重力流的方式进行污水收集,曝气方式采用自然拔风——鼓风曝气结合的方式;尽量利用自然条件和能源,绿色环保,能耗低,无二次污染。 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净化效率高,处理效果好;无需污泥回流,能耗低;对进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