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docVIP

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doc

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通过对花鼓灯鲜明的形态特征和高超的技艺性的阐述,详细的探讨和分析了花鼓灯优质基因的存在、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非遗;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各方面都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学科理论研究,探求新的保护途径和保护措施。本文拟对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谈点看法。   播布于淮河流域的花鼓灯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不可能是原封不动,一成不变的。变的是外在表现形式,不变的是内在的个性的基因。花鼓灯鲜明的形态特征和高超的技艺性正是花鼓灯优质基因之所在。这些优质基因包括其基本结构、基本风格、基本曲调、基本节奏、基本舞段、基本精神气质、基本舞蹈语汇、基本技巧等等。另外,原生态花鼓灯含有“歌、舞、乐、戏”综合性四要素。花鼓灯锣鼓与舞蹈、舞蹈与灯歌之间配合的既规范又灵活(其中有即兴表演的因素)体现了花鼓灯歌、舞、乐、戏的整体性和一体化。历史发展证明,花鼓灯并没有形成歌、舞、乐、戏分离的趋势,而是走向了更高一级的综合。从民族文化整体性要求出发,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应当是整体的、一体化的传承。   1.保护花鼓灯舞蹈优质基因。①花鼓灯(以“腊花”为例)基本步伐重心偏后,着地部位以平足为主,步幅不大,但急速多交,呈现出多样化。腰部扭动,以及这种“扭晃”与步伐之间呈现出动静格局的时间差。②花鼓灯显要动作部位是手臂,其动作流程以环动型为主。各个部位之间的动静格局时间差比较复杂。③花鼓灯舞蹈呼吸型属自然型与非自然型交替与结合。在基本步伐的进行中以自然型为主,可根据舞蹈的要求进行了非自然型的控制与调整。④典型舞姿造型。稳态舞姿造型呈现出以拧、倾一人体曲线为基础“划圆”的基本造型特征,鲜明地体现了东方舞蹈“三道弯”的典型体态。瞬间舞姿既有与稳态相一致的曲线型,又有以倾为主直线型,拧、倾结合,构筑了花鼓灯静止姿态的舞蹈形态特征。⑤花鼓灯高超的技艺性特征。特别是其高、中、低三度空间造型,难度大,技艺性十分突出。这种特征性非常强的舞动具有标志性,都是在主体炽热的情感支配下呈现的,特别具有艺术感染力,能使演出达到高潮。   2、保护花鼓灯灯歌优质基因。灯歌的音乐曲调取自淮河地区的民歌、小调、号子,融进地方戏曲的唱腔而成,具有很强的见物吟唱的即兴性特点。它在演出中合乐而唱,曲调跳跃多,灯歌歌词的基本句子形式为五句一唱段,其基本结构,最常见的是铺陈、对比、问答、重叠,艺术表现手法使用赋比兴,体现了沿淮地区人民的高度想象力、概括力和艺术构思能力。   3.保护花鼓灯锣鼓音乐优质基因――节奏型。花鼓灯锣鼓的曲牌和鼓点子十分丰富,有50多种,其节奏型十分鲜明,复杂多变,它的基本节奏型为四二拍,但频繁使用闪板和休止,常模拟动物的声音,富于表情性、歌唱性;锣鼓经套路自成体系,表演性强,独立演奏或是伴奏,自由灵活,音色变化丰富,富于旋律感,演奏者在演奏时具有强烈的动感,形成了边走边打边舞的艺术特点。   4.保护后场小戏的优质基因。早期的花鼓灯只有大花场和小花场,即“上场”和“下场”。由于上下场的演出满足不了群众的要求,才在后面加演了具有故事情节的小戏,群众称之为“后场小戏”。“后场小戏”多为两人或三人表演的生活小戏,结构完整,其实就是卫调花鼓戏。卫调花鼓戏的唱腔有“娃子”、“羊子”、“母羊子”以及“慢赶牛”、“大调子”等。属板腔体。卫调花鼓戏里,尚有不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花腔子调,如“绣花调”、“巴缸调”、“纺线调”等。卫调花鼓戏的声韵特点及其方言的运用,构成了唱腔特殊的地方风格及韵味。   5.保护花鼓灯的基本风格和精神气质。原生型的花鼓灯具有鲜明的广场性,是农耕文化时期的综合性广场艺术。其即兴性、技艺性、自娱性、娱人同时具有娱神因素的特征是花鼓灯基本风格和精神气质形成的基础。要特别注意培养有即兴表演特点的艺人,注重传承著名艺人的艺术风格,培养能歌善舞的艺人,克服“重舞轻歌”现象。   上述方面的优质基因不是追求其孤立的存在与保护,而是一个整体的紧密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是一个互为表里、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是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实践。这些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一旦变为淮河人的自觉行动,会更加升华淮河人的精神世界,强化其丰富多彩的性格,提升其乐观向上的人性美、人格美,充分展示他们富于想象、精于创造、运用身体语言能力强、善于融合和化人为己的能力,提升整个淮河流域人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谢克林著.《中国花鼓灯艺术》.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谢克林主编.《中国花鼓灯学术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版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