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人性VS圣洁的神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的人性VS圣洁的神性.doc

完美的人性VS圣洁的神性   亨利?大卫?梭罗说过:“把人与人相比最好是比较他们各自的理想。真实的人太复杂了,实在难以对付。”而他自己的散文体自传《湖滨散记》和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自传》表达了他们各自根本的人生理想。因此,细读地对比他们二人的自传文本就是把两个人类的个体做比较,从而最终完成自传探寻人性奥秘、生命奥秘的文本使命。   《富兰克林自传》和《湖滨散记》分别表明了富兰克林和梭罗各自的清教徒倾向,二人对自我的生活方式都制定并遵守各自特有的清规戒律。而且,很多清规戒律都是在相同的情形下由相同的事件和事物有感而发而制定的。他们的这些清规戒律大同小异。然而正是那些“小异”造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自我,使一个自我向着完美的人性靠拢,而另一个自我始终追求着圣洁的神性。   富兰克林在总是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写法来叙述自己一生中的日常琐事。“小故事”是指他在第一次从波士顿到费城的行船上开荤戒吃鳕鱼的事件。在按照时间顺序述说自己年轻时代的漂泊后,富兰克林特意以插叙的方式重点讲述了此事,“我想有一件事我忘记了提起。”他先说自己为了追随先辈屈翁而做素食主义者,因为吃荤等于杀生,然而香气扑鼻的鳕鱼勾起了他肚子里的馋虫,为是否开荤很作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还是“理性”战胜了“感性”,理直气壮地大吃了一顿鳕鱼。   随后,富兰克林来了个寓言式结尾,赋予“小故事”一个“大道理”:“所以,做一个‘有理性的动物’可真方便,因为人如果存心想做一件事的话,他总可以找到或是造出一个借口来的”。   梭罗在《湖滨散记》叙述他林中生活的琐事时,也时时冒出富于哲理的警句来。梭罗超脱的荤戒观,却与富兰克林大不相同。   “反对吃兽肉的主要理由,就我而言,是因为它不干净;况且在捉了,洗了,煮了,吃了我的鱼之后,基本上我也不觉得它营养了我。既不足道,又无必要,耗资却又太大了。一块小面包,一些甘薯就很可以了,既少麻烦,又不肮脏。……对吃兽肉有反感,不是经验的结果,只是本能的原因。……我很相信,每一个人,只要是热心于保存他的更高级的、诗意的官能,要把它们保存在良好的状态中,就必然特别地要避免肉食,还要避免许多别种食物。”   富兰克林戒荤腥是为了追随杰出的先辈而做杰出的人,是出于理性而奉行荤戒;而梭罗奉行荤戒是出于人的本能,借本能而修身养性,最终修炼自我。开荤戒对梭罗而言更是理性的体现。从这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把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看作是自己纵情官能的借口,而梭罗把其看作是大自然之美的最佳体现:“我爱见大自然在渔夫那里现身:鲈鱼吃了螬蛴,梭鱼吃了鲈鱼,而渔夫吃了梭鱼;生物之间的因果便这样圆满了”。所以说,富兰克林的理性是为其欲望服务的因而是世俗的,而梭罗的理性是人的内在精神的体现,因而是超脱的。   富兰克林推崇理性、追求完美人性还表现在他求实务实的举止和精神上。在电闪雷鸣、大雨瓢泼的黑夜里,他不像诗人那样欣赏雨的自然魅力,不像哲学家那样去做奇思妙想、思考人生。闪电是什么?是静电么?人类能否利用它?最现实的是,人们如何才能逃脱雷击这样的惨祸?富兰克林所观察和思索的是如何力所能及地消除自然带给人类的危险和灾害。正因为富兰克林推崇理性而求实务实,才有了他发明避雷针、无烟烟囱、壁炉式取暖炉等那样有着实际意义的成就。   同样在电闪雷鸣、大雨瓢泼的黑夜,梭罗的反应却是不同,“我喜欢在夜间行走,特别是在那些墨黑的、有风暴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梭罗不是要观察或欣赏自然现象,而是要进行人生真谛的体验。梭罗在林中漫步,“一路上有欢欣的思绪伴随”。这些“欢欣的思绪”是在探索和体验大自然中人性的根本所在。梭罗说,暴风雨或暴风雪改变了人们日常所熟悉的环境,使一切原来人们所熟悉的东西都显得怪异非常。在这样的情形下,人有些惊惶失措,努力地鉴别判断自己本来所熟悉的环境和物体。而在这种鉴别判断的过程中,我们突然发现了很多日常不注意的细节和真实。这些新发现让我们原来的自我迷失而洞悉了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另一个自我。梭罗正是在多数人都有过的普通经历中发现了真理:“非到我们迷了路,换句话说,非到我们迷失了世界之后,我们才能发现自我,认识我们的处境,认识关系我们的无穷的界限”。   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中,富兰克林的表现和思维是科学家式的,梭罗则是哲学家式的。富兰克林关注的是如何改变充满危险的现实而使自己安全舒适,而梭罗在辨识自然中审视自我、审视自我与宇宙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发现人生的真谛。   《富兰克林自传》里最有名的章节是他的十三条德行,其中最能证明富兰克林“理性自我”的就是“贞洁”。“贞洁”是富兰克林十三条德行的第十二条,说的是:“除非为保健康,延子嗣,应该注意节欲,切勿因纵欲而弄得精神萎靡,虚弱无力,或损及自己或他人的宁静或名誉”。在叙述执行十三条德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说“秩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