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拉基列夫与“强力集团”.doc
巴拉基列夫与“强力集团”
19世纪中叶,俄罗斯乐坛出现了一个5人创作小组,他们致力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开拓与宏扬,主张以现实主义的手法、遵循民族性和人民性的原则从事音乐创作,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绩。这个小组的领袖是米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
1837年1月,巴拉基列夫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今高尔基市)的一个盐务局职员家庭。小米里7岁时在家里就跟母亲伊丽莎白?伊凡诺夫娜学钢琴。1846年,他随母亲来到莫斯科,短暂的莫斯科之行使之受益匪浅,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师亚历山大?久彪克(1812-1897)为其讲授钢琴课,仅仅用了10节课,就使小米里“学到了正确的钢琴弹奏法”。
1851年,少年巴拉基列夫与音乐评论家亚历山大?乌雷贝舍夫(1794-1858)的忘年交对小米里的前程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认识了乌雷贝舍夫后,米里经常出入这位长者家中,从而接触到了前辈音乐大师格林卡和波兰作曲家肖邦的作品,而且在乌氏举办的音乐晚会上以钢琴手身份或指挥的身份频频亮相,初露锋芒。
1853年,从亚历山大贵族学校毕业后,他进入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当旁听生,同时,作曲和演奏却是他主要的业余活动。
1855-1856年,青年巴拉基列夫先后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位人物――格林卡和斯塔索夫,前者已是誉满欧陆,被尊之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音乐大师,其作品巴拉基列夫当然已耳熟能详,而与大师本人的结识则促使小伙子励志继承大师的事业。格林卡于1857年逝世后,巴拉基列夫的一系列作品及其音乐活动充分体现了自己是格林卡事业的忠实继承人。如1857年的《以西班牙进行曲为主题的序曲》、1858年的《以三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的序曲》、1864年的序曲《千年》,还有不少浪漫曲、钢琴曲都表明年轻的作曲家已发展了格林卡的传统,特别是他交响乐的传统。此外,巴氏与指挥家、音乐活动家洛马金(1812-1885)于1862年共同创办了“义务音乐学院”,从事大众音乐启蒙教育。在该校的定期音乐会上,巴拉基列夫介绍了格林卡乐派作曲家,尤其是其年轻一代作曲家的作品,也经常介绍外国作曲家,如柏辽兹、李斯特、舒曼等的作品。19世纪60年代下半叶,巴拉基列夫应捷克音乐家之邀,访问布拉格,主持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与《伊凡?苏萨宁》的演出。1867-1869年,他担任俄罗斯音乐协会首席指挥,彻底改革了协会主办的音乐会曲目的保守性质。巴拉基列夫在继承格林卡创作遗产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在1877年勘校了格林卡歌剧的总谱以及在晚年与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里亚普诺夫(1859-1924)一起整理编辑了格林卡作品集。
弗拉基米尔?斯塔索夫(1824-1906)是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家、进步思想家,他为艺术的现实主义、人民性和民族性而积极抵制宗派主义、唯美主义和陈规俗套,是进步艺术团体的思想指导者。在他的影响下,巴拉基列夫接触了革命民主主义的文学作品,从而树立了进步的美学观。19世纪50年代末,经巴拉基列夫的倡导,成立了“五人小组”的创作集体,当时这个集体以“新俄罗斯音乐学派”或“巴拉基列夫小组”而名闻俄罗斯乐坛,而“强力集团”这个更响亮的名字则是出于斯塔索夫的一篇文章《巴拉基列夫先生的斯拉夫音乐会》,这篇文章是斯塔索夫为巴氏指挥的音乐会以纪念斯拉夫代表团出席1867年全俄民族学展览会而作。文章中最后一句话是希望“斯拉夫客人对一个幼小但已是强有力的作曲家集团所独有的诗情画意、真挚的情感、高超的才能与技巧永远留下美好的回忆。”后来居上,人们提到19世纪中叶这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曲家小组时都会脱口而出,称其为“强力集团”。
巴拉基列夫经历了其60年代音乐活动的鼎盛期后进入70年代,由于在音乐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中遭到一系列失败,失望与沮丧长时间折磨着他,终于导致他离开义务音乐学校,停止一切音乐活动,而且远离“集团”成员,却与彼得堡的教会人士相处甚笃,从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上帝的虔诚。巴氏的精神危机持续了将近6个年头,直到1876年才开始逐渐恢复音乐活动。1877-1885年间,他所做的最有意义的工作是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里亚朵夫共同勘校格林卡的歌剧总谱,校订自己写就的作品,重新执教义务音乐学校,恢复自己指挥的该校的音乐会;他参与在斯摩棱斯克建造格林卡纪念碑举办的格林卡作品音乐会、出席格林卡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并在纪念碑落成庆典上指挥音乐会的演奏等等。
应该看到,在此期间巴拉基列夫虽然已恢复了音乐活动,但已失“60年代”的战斗精神和磅礴气势。不过巴氏并未由此而消沉,他重整旗鼓,再次投身到创作之中,1882年终于完成了60年代开始创作的交响诗《塔玛拉》,1897年又完成了也是60年代开始创作的《C大调交响曲》,1908年完成《d小调交响曲》,1906年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