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历史下册17
八年级历史下册17-19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A. 1961年 B. 1962年
C.1963年 D. 1964年
2.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时间是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3.“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讲这段话的是
A.华罗庚 B.钱学森
C.赵忠尧 D.邓稼先
4.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的是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马克思 D.邓小平
6.新中国在航天运载火箭、核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成功爆炸原子弹 ②成功爆炸氢弹 ③成功发射卫星 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
A.①②③ B.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A.1983年 B.1984年
C.1986年 D. 1988年8.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 B. 8年
C. 9年 D. 12年
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的题词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10.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小学教育
C.基础教育 D.中等教育
二、能力培养(共6分)
历史诊所(请指出下列各题中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
11.小红问:“小明同学,你知道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的时间吗?”
小明答道:“1998年。”
诊断结果:
12.小华问:“小明同学,到2001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多少人吗?”
小明答道:“6亿。”
诊断结果:
13.小红问:“小明同学,你知道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时间吗?”
小明答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
诊断结果:
三、牛刀小试(共12分)
14.(3分)请列举17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15.(4分)请写出倡导863计划的四位老科学家。
16.(5分)请列举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
四、一试身手(共32分)
识图知意:
17.请回答:
?
东方红1号卫星
(1)(4分)请写出图中卫星的名称?它于哪一年发射成功?
(2)(4分)它的发射成功表明了什么?
读读想想:
18.“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现在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粮食达300亿公斤。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已推广到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请回答:
(1)(2分)“籼型杂交水稻”是哪一位农业科学家培养出来的?
(2)(4分)这位农业科学家获得了什么称号?
19.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1)(4分)这段材料是谁提出的?
(2)(4分)它的提出有什么作用?
阅读思考:
20.(5分)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在“两弹一星”的设计和研制过程中,离不开一位重要的科学家,那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是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最优秀的学生。我国火箭喷气技术即导弹技术的建立,是钱学森先生首先提出来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人,青年时代留学美国。194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他为终身教授。两年以后,钱学森成为美国有领导地位的第一流火箭专家。1949年10月,钱学森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以后,兴奋地想:“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钱学森离美返国若干年之后,美国一位专栏作家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金波尔(美国当年的海军次长)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3个师或5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共研制的飞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共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飞弹实力加上10亿人口,与苏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不管这位作家的评价是否确切,是否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对于钱学森这位科学家的成就,他的存在的重要性,确是恰如其分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始终萦绕在他心底的那份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他以恢宏的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回国以后,这位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