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院士简介.doc-金华市科协
院士简介
?刘旭( 1953.12-)。植物种质资源学家。河北省定县人。1979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3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研究员。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等项研究。组织与主持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系列专著8卷,《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系列110册。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参与组织了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工程筹建,国家基础性工作及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战略研究并组织实施。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吉明 (1946.8.25-)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3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代表性著作有:《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晋良 Sun Jinliang (1946.1.2-),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三十多项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委“十一五”项目及部、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碳/碳复合材料喉衬及增强骨架材料为国防军工重点型号及航天工业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部、委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成果导电性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用辅料-吸胶透气材料等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应用。主持研究的“碳/碳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 项目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德炉 Pan Delu (1945.12.26-)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海洋学报》主编、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成员、历任国际亚太遥感大会总主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5次,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一次,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一次。
?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系统建立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有创造性成就和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余篇。为建立和发展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起到了奠基和关键的作用。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保荣 Hou Baorong (1942.1.3-)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主持了我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致力于海洋浪花飞溅区防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层矿脂包覆防腐体系。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出版专著7本,主编论文集6本,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授权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4年何梁何利奖,此外还获得山东省科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