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和地坛》苏北中学余铄珣1
我与地坛 教学目标: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2.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3.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4. 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课前印发有关母爱部分的内容交给学生) 一、导入 “我若是能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变成他(刘易斯),我肯定不惜一切代价”“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好”“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看得比活着本身更重要”请大家思考上面的话,思考人生的意义。 第一课时 二、走近作家 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 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情加重回家养病。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三、品读地坛(以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 1、介绍地坛有关资料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也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 2、作者为什么选择地坛作为自己“疗伤”的地方? 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我”: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明确:地坛与作者:一个是昔日曾经“浮夸”、“炫耀”膜拜的圣地,而今变成现代化都市“荒芜”、“沉寂”的“野地”;一个是曾经带着梦想上山下乡的热血青年,而今变成被社会遗弃的残疾人。史铁生被遗弃的身体就仿佛是这废弃的古园,园中的一切与他残缺的身体和痛苦的灵魂遭遇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3、地坛一方面收容了作者的身体,另一方面又启示着作者的灵魂,作者从地坛中获得什么启示,从而获得了自由? (1)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明确:作者于落寞中自见自然大生命的恢弘大气与岿然庄重,品鉴其中透现的生命意识。)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明确: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明确: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 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 四、教师小结 地坛就像一位智者在不动声色地拯救这作者,使作者一步步远离死亡的陷阱。让他终于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五、作业 1、抄写文中景物描写部分,选择文中你最欣赏的两三句写景的句子进行仿写。 2、以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我与地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懂了,地坛收容着作者的身体,地坛的一草一木启示着作者的灵魂,使得作者从痛苦的深渊中走出来。其实,除了地坛以外,还有一个人对作者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新版的教科书里删除了母爱这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大家看看老师发给你们的资料,领悟母爱对作者的启示作用。 二、品味母爱(拓展探究) 1、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明确:母亲知道“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