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防突设计研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煤矿 13采区防突设计 说 明 书 鹤煤(集团)公司设计所 二○○六年二月 前 言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十矿始建于1994年12月,2002年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井田走向长度10公里,倾斜宽度0.6~1.2公里, 井田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 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水平标高为-575m,现生产采区为11采区,13采区为准备采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 根据2004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十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43m3/min,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1.08m3/min,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鹤煤(集团)公司设计所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和十矿委托,编制十矿13采区防突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十矿13采区地质说明书》; 2、《十矿13采区初步设计》; 3、十矿13采区设计委托书; 4、鹤壁煤电生便[2005]34号“关于对十矿13采区设计方案的批复”; 5、十矿提供的通风、瓦斯、抽放、现有矿井开拓布置等资料; 6、鹤煤(集团)公司设计所调查收集的有关十矿13采区设计的其他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及公司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开采突出煤层时,须坚持“六位一体”的综合防治突出措施。即: 1、设计; 2、瓦斯抽放; 3、突出危险性预测; 4、防治突出措施; 5、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 6、安全防护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矿井的地质特点及设计情况,全面分析矿井建设与生产的安全技术条件,合理确定本矿井的安全技术装备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安全设施。真正做到为今后的安全施工和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职工的生命安全及矿井的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编制内容依据的法律、条例、规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4、《煤矿安全规程》 5、《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6、《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 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8、河南省煤炭工业局[2005]12号文印发的《河南省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若干规定》 四、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 1、本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设计有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和井下移动抽放系统,实现瓦斯分源抽放和稳定抽放,从而减小瓦斯涌出量,大大降低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2、该设计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出了预测预报、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等“六位一体”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3、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主井、副井进风,南风井和西风井回风。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 4、矿井建有监测监控系统,井下各工作地点配置了相关的安全仪器,能够对各作业地点进行监测、监控。 5、电气设备选型,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采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并配备有专用通讯设备。 6、制定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案,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方针,结合十矿13采区的安全条件和矿井开拓、开采方式,该设计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装备了必要的仪器、仪表,制定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案。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和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矿井的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一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地质构造 一、位置 十矿井田位于鹤壁矿区最南部,井田南部跨越淇河进入淇县境内,北接八矿井田,隶属鹤壁市山城区管辖。 十矿13采区位于矿井南翼,北与11采区相邻,以F1061断层为界,东部以-575m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南与15采区相邻,以F1067断层为界,西与鹤壁市许沟煤矿相邻,西北与后沟煤矿相邻,F1064断层以北以-150m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F1064断层以南以-250mm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走向长度800~900m,平均850m。倾斜长度为700m,采区面积57.108万m2。13采区地面位于山后村以西,海拔高度在+141.5~+198.9m之间。区内有一条高压输电线路及通向许沟村的公路,没有河流。 二、地质构造 ㈠区域构造 矿区位于新华夏体系太行山隆起带之南段东则。东为华北沉降带,西依太行山区。矿区近似南北向展布。含煤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宏观可视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大致变化范围为8°~30°,局部可达50°~60°,一般条件下多表现为缓倾斜,倾角为20°左右。 ㈡井田构造 井田地质构造趋势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稍偏西,倾向近东,倾角20°~45°,一般26°左右。井田内已查明的构造有褶曲4个,断层24条,在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