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生的自尊_受益者特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pdf
·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第24 卷 总第101 期 2009 年第1 期 总第006 页
初中生的自尊、受益者特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胡发稳 张 智 崔 松 乔 粉 廖 峻 倪安琪 申建朝
摘 要:以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帮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测查,以探讨自
尊、受助者特征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社会道德认知和自我意愿层面上,
大多数初中生能表现出积极的亲社会性助人趋向,部分学生的行为决策判定具有不一致性;(2)
初中生的自尊程度不影响对他人需要的注意、归因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但与帮助行为的价值取
向、行为意愿等认知、情感因素有关,能直接影响自主性的亲社会行为;(3)初中生有关潜在
受益者特征的某种认知结果及其相应的情感体验,对帮助型亲社会行为趋向有重要影响;(4)
初中生的自尊及其所知觉的潜在受益者特征在亲社会行为趋向中交互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初中生 自尊 潜在受益者特征 亲社会行为 帮助倾向
1. 引言 凤宁等人(2005)发现高中生的移情水平与网络亲
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高移情水平者更易于在网
[13]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指人们在社会交 络上表现亲社会行为 。
往中所表现出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甚至为 (3)关注社会交往的动力特征,注重考察同伴
了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 关系、人际交往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社会互动的
[1] [14,15]
的行为及趋向 。 它具有利他性、互惠性、社交性 状况与质量 。
等特点,本质在于其行为本身及其结果对行为主体 (4)注重个体内在的个性特质作用,强调亲社
或客体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用和意义。研究者在以往 会行为本身就是人格结构的一个独立成分。如
研究中,分别从主、客位视域探讨亲社会行为的本 Rushton. J. P 对利他主义、忠诚、 自控等特质的行为
[2~4] [5~8] [16]
质、内涵或范围 ,以及发展趋势特点 ;或根据 动因研究 。
研究兴趣从不同视角考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5)强调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如丁芳(2000)
将其归为五类: 研究表明初中生的道德判断与移情在亲社会行为中
[17]
(1)强调个体认知因素的启动效应,探讨观点 有交互作用 。
或角色采择能力、 自我概念、道德推理等因素的影 另外,自尊(self- esteem)作为个性因素中的
响。如,Hoffman 指出个体的助人行为受其角色采择 重要成分和自我意识系统内容之一,是个体关于自
[9] [18]
能力(role- taking)的影响 ;Eisenberg 发现道德推理相 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 。有研究表明,个体自尊水
对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更慷慨助人,内化的道德推 平与网络行为、吸烟行为、应付方式等外显行为有
[10] 关[19~21]。侯积良(1990)认为,自尊水平会影响个体
理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等 。
(2)强调个体情感因素的中介作用,侧重对移 的亲社会行为,王丽(2003)发现自尊对中小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