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黑鲷常见疾病的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池塘养殖黑鲷常见疾病的防治

池塘养殖黑鲷常见疾病的防治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鲷属,又名黑格子、鸟格、鸟翅(福建)、黑加吉(山东),是海产名贵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及朝鲜沿海,栖息于沿岸。黑鲷以小鱼、小虾及贝类为主要食物,摄食量大,生长速度较快,在海水池塘养殖过程中能较好地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鲜杂鱼等饵料进行人工养殖,虽然黑鲷的抗病力很强,但由于污染日益严重的海水中病原数量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养殖鱼类细菌性和寄生虫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根据我们养殖过程的防治病害试验及在浙江沿海的养殖调查,对黑鲷常见疾病的防治进行归纳总结,报道如下。 一、隐核虫病 该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属小瓜虫科。虫体卵形或球形,全身表面有均匀一致的纤毛,近于身体前段有一胞口,表膜较厚而硬,身体略小于小瓜虫。 鱼体发病初期,体表可见少量的白点,病鱼表现为烦躁不安,但摄食正常;随着病情的加重,白点逐渐蔓延到全身,甚至鳃上,鱼体受刺激后体表分泌的粘液遍布全身,形成一层混浊的白膜,鳃组织溃烂,摄食量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不摄食,鱼体消瘦,游泳缓慢。 治疗措施有:使用0.22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连用3天;或福尔马林25ppm浸浴24小时。 二、单殖吸虫病 病原体为单殖吸虫。虫体白色,一般长叶状,有的为椭圆形、圆形或圆柱形,身体较小,具有前、后固着器,体壁由皮层和肌肉层组成。虫体寄生于鳃上,以血液、粘液为食。 被感染的鱼体表现为头部时而摆动,烦躁不安,游动迅速,基本不摄食;掀开鳃盖,肉眼可见白色的吸虫,鳃盖有充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鱼体色逐渐变黑,身体消瘦,同时伴有烂鳃现象。 治疗措施有:使用0.2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连用3天,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淀粉卵甲藻病 病原为卵甲藻,是一种双鞭毛寄生虫。藻体多为球形,显微镜下观察其营养体细胞质浓厚,内有很多颗粒,不透明,多寄生在鱼的鳃部和体表。 鱼体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在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肉眼可见许多白点,病鱼显得烦躁不安,鱼体消瘦,体色发黑,严重时停止摄食,鳃丝腐烂,鳃盖不闭合,呼吸困难。 治疗措施有:淡水浸浴5分钟左右,连续2天~3天,每天1次;或90%晶体敌百虫0.2ppm全池泼洒,连用3天~5天。 四、车轮虫病 病原属纤毛虫类寄生虫,虫体以吸盘附在鱼体的鳃丝及体表上,来回滑动刺激鳃丝分泌大量粘液,导致鱼体呼吸困难。同时,由于虫体寄生而使得鱼体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多发生在养殖高密度的水体中,夏季7月~8月是发病高峰期。 防治措施有: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1.0ppmCuSO4溶液全池泼洒,或0.2ppm敌百虫全池泼洒,可以有效地杀死寄生虫。 五、类柱鱼虱病 该病原为长颈类柱鱼虱,雌虫成体寄生在鱼体的鳃丝上,呈灰白色,肉眼可见,虫体由长圆柱状的头胸部和长椭圆形的躯干部组成;雄虫成体较小,呈蚤状。虫体多寄生在鳃丝末端,摄食鳃上皮细胞和血细胞,造成鳃组织严重缺损,腐烂。病鱼呼吸困难,停止摄食,不久死亡。 治疗措施有:使用福尔马林,在用药前先排掉2/3池水,然后按250ppm~500ppm全池泼洒,经10分钟~20分钟后将池水加满,第二天彻底换水;或使用90%晶体敌百虫0.2ppm~03ppm全池泼洒. 六、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此病多流行于4月~10月,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病鱼游动缓慢,常聚集停留于某个角落,身体消瘦,体表发黑,触摸体表有粗糙感,鳞片不紧密。掀开鳃盖,发现整个鳃部处于贫血状态,鳃丝末端发白,病鱼无法掌握平衡,头部朝下在水中打转,严重时鳃盖骨中间部分的表皮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丝腐烂且带有污泥。多为继发性感染。 预防措施有:保持水体清新,经常换水,定期使用药物对水体消毒。治疗措施有: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0.2ppm消毒水体;或用土霉素5g/100kg鱼体~10g/100kg鱼体制成药饵投喂,连续5天~7天。 七、皮肤溃疡病 病原为弧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鱼体感染初期,体表呈斑块状褪色,体侧出现白色的斑块,多出现在背鳍下方及尾柄部位,摄食明显下降,随着病情的加剧,病灶部位逐渐变大,皮肤溃烂。病鱼游动迟缓,活动能力下降,基本不摄食。同时,病鱼的尾鳍及背鳍边缘缺损发白,严重时整个尾鳍烂掉,背鳍基部灰白色。 预防措施有:鱼苗放养前,使用漂白粉彻底消毒;养殖过程中经常换水,以保持良好水质,定期使用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治疗措施有:15ppm~25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5分钟~10分钟,同时水体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或漂白粉消毒,浓度为0.1ppm~0.2ppm,连用3天,或有碘胺类药物100mg/kg鱼体~200mg/kg鱼体制成药饵投喂,连续5天~7天。 八、巴斯德氏菌病 又称腹水病,由巴斯德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