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掘墓人》中的以超现实主义笔法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试论《掘墓人》中的以超现实主义笔法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摘要:《掘墓人》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纪伯伦(Kahlil Gibran)描绘了一个敢于 “亵渎太阳”“诅咒人类”、“嘲笑自然”膜拜自己,并大声宣称我是自己的主的“疯狂之神”的形象。在这个阿拉伯文学史上,这是一个空前大胆的艺术形象,实际上正是纪伯伦人的理想具体化,是消除一切奴性痕迹的自立自强的人。《暴风集》当时,世界正处于巨大的政治风暴之中,一次大战的风云,使西方和东方都受到空前的震动,纪伯伦的灵魂深处也掀起了“一场猛烈的革命”。呼唤着摧枯拉朽的变革风暴的到来。可以说他就是一个旧世界的“掘墓人”,一个号召人民摆脱奴性,反抗压迫的革命者。这本书出版后,不仅再次冲击了海外阿拉伯侨民界,也给阿拉伯本土同胞带来很大震动。:“夜雾笼罩星光”,“寂静的令人恐怖”。夜晚即黑暗,无光亮,唯一的光源是来自自然界的星光,“恐怖的寂静”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我”的内心。再来,“我”身处的峡谷是“生命荫影”,是尸骨成堆。可见峡谷是没有生命的,是绝望的所在地。谷里有着一条血泪之河,这条血泪之河“如蝮蛇般滚波逐浪,又像罪人的梦幻,奔流不绝”,这个比喻句让读者产生陌生感,难以理解。河怎么会像蝮蛇,会像梦幻?如果说是单纯的比喻句是理解不到,这里是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这条似蝮蛇、似梦幻的血泪之河象征的是死亡,是作为人而存在的“我”的现在的处境是直面死亡的。尼采提倡象征是为了让人更准确更形象地把握现实,理解现实。受尼采这一观点影响的现代派作家在这方面也有突出的例子。例如,“托·斯·艾略特的《荒原》一诗以荒原象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精神空虚、理想破灭、道德堕落、文明崩溃的西方世界。”在文章中,象征手法运用自如,在后面还将进一步谈到。最后。站在岸边的“我”,“茫
然地听着精灵的低语,注视着虚无的大千世界”。这里“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作者都没有交待。也许是死亡之声,也许是瞬间领悟了真谛后的“虚无”、活着无意义。“我”
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本无意义,“上帝死了”。在充满寂静和黑暗的峡谷里,除了星光,没有上帝,只有“我”一个人。
整段运用的意象有夜雾,星光,峡谷,尸骨,血泪之河,岸,精灵,低语,梦幻,蝮蛇。这些意象丰富新颖“神奇”、“奇特”的艺术效果怪诞、晦涩和不可理解“纪伯伦也深深受到西方哲学,特别是尼采哲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他的思想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他剔除了自己思想感情中的哀怨、哭诉、柔弱成份,把一股阳刚之气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无疑,尼采是纪伯伦孤独的最大抚慰者,也是他步入创作新阶段的引路人。纪伯伦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是的,尼采是一位巨大,真正的巨人!你愈去读他,就愈增加对他的爱。或许他是现代所有灵魂中最活跃。最自由的灵魂。他写出的东西,在今在认为伟大的许多东西消逝之后,仍将长存。……读读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为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我读到的所有世纪的书中最伟大的一本书。” ’的状态的,在一个“彼岸”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文学宣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后一世界比前一世界更真实。强调诗人听从潜意识的召唤,写梦境,幻境,事物的巧合,提倡自动写作法,把梦幻和一刹那的潜意识记录下来,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充满出人意料的形象晦涩难懂,语言缺乏逻辑性,规范性
杨恒达 著 《尼采美学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8月第1版 第305页
《尼采四卷本著作》,第3卷,第75页
杨恒达 著 《尼采美学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8月第1版 第287页
郅薄浩纪伯伦作品中的“狂”及其内涵的延伸和演变──兼与鲁迅狂人日记比较[J]. 国外文学. 199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