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额尔古纳河右岸 一、作者简介   迟子建(1964- )女,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1981年考入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于1983年开始写作。 1986年,迟子建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北极村的童话》一文,从而成名。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返回黑龙江,成为专职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伪满洲国》、《树下》、《越过云层的晴朗》……   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朋友们来看雪吧》…… 二、关于鄂温克族 1、鄂温克族的历史沿革   鄂温克族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游和贝加尔湖沿岸。 沙俄侵扰 东北沦陷 2、鄂温克民俗 自然崇拜 ①拜火 ②拜山 ③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动物崇拜 熊 狐 三、小说内容简介   作者以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口吻,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百年来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   小说分“清晨”、“正午”、“黄昏”三部分讲述这个民族在一个世纪内的生活历史,感叹在现代文明的蚕食之下,这一片人类“原始风景”栖息之地的丧失。 祖父 1.林克(父)——达玛拉(母) ①列娜(姐) 夭折 ② 我——拉吉达(第一任丈夫) A维克特(长子)——柳莎(马粪包之女)  九月(孙子)——林金橘    六月(曾孙) B死女婴 C安道尔(次子)——瓦霞   安草儿(孙) ——优莲    帕日格、沙合力(双胞胎曾孙) 我——瓦罗加(第二任丈夫) D达吉亚娜(女) ——索长林  a依莲娜(孙女) ——刘博文  b索玛(二孙女) ③鲁尼(弟)——妮浩 A果格力(长子) 夭折 B交库托坎(长女) 夭折 C耶尔尼斯涅(次子) 夭折 D贝尔娜(次女) ——偷鹿少年 E玛克辛姆(三子) 疑似萨满 2.尼都萨满(伯父) 3.依芙琳(姑母)——坤得(姑父)   金得(表哥) ——杰芙琳娜(未婚妻) (一)时代风云的剪影呈现   对过去家园——贝加尔湖的美好回忆;晚清政府开发金矿对额尔古纳河右岸森林的破坏;日本人的血腥统治以及鄂温克人的愤怒和反抗;面对定居和游牧的艰难抉择…… (二)民族文化的本真书写   小说充满诗意地描写了鄂温克族人与自然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他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鄂温克人敬畏自然,又亲近自然,与大自然相互依存,人与自然不是决然二元对立的关系,自然在他们眼中不是纯粹的认识和改造对象,自然与人构成一个统一体。他们古老的生活方式没有到受现代文明的浸染,其中流淌着一种自然清新的诗意。   在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中自然并不总是显露温情的一面,自然也会呈现出狰狞的一面。他们会遭遇严寒、猛兽、瘟疫,故事中很多主人公都是在大自然中意外死亡。被雷电击中的林克;从驯鹿身上摔下的列娜;被冻死的拉吉达;死于黑熊之手的瓦罗加;被林中马蜂蜇死的交库托坎等等。但鄂温克人即便面对死亡也很坦然,认为是神灵赋予了生命也有权带走生命,仍一如既往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在鄂温克的族群中,人们富于同情心,正义感,待人友善、宽容,富有牺牲精神。没有以强凌弱,苟且徇私的行为。鄂温克人的同情心、正义感和富于牺牲的可贵精神,尤其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塑造的两个萨满身上得到了最强烈的体现。 (三)游牧民族的挽歌   主人公日渐衰老,隐喻着游牧文明的日落西山。   从100多年前俄国人盗采金子,到日寇的铁蹄进山,再至“文革”的阴云,鄂温克人经受着人类“文明”进程时断时续的挤压。让鄂温克文化裂变的是其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弃猎务农, 1952年下山定居实行半牧半农。20世纪末,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采伐和狩猎都停了下来。2003年,最后的游猎部落鄂温克走出山林到城市定居。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以一些原始生活的永久消失和民间艺术的流失做代价的。我们为了心目中理想的文明生活,对我们认为落伍的生活方式大加鞭挞。其实,真正的文明是没有新旧之别的,不能说我们加快了物质生活的进程,文明也跟着日新月异了。 游牧者的“抉择” 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少数民族要坚守本民族文化。 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要积极推动本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创新。   迟子建试图通过小说来拷问人类与自然、现代文明与民族传统、城市与森林之间的矛盾关系。作家从人类学的角度理性而深情地呈现着鄂温克民族那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为民族历史流泪,更为民族文化的即将消失和伤痕累累的森林而忧伤。面对日益物欲化的世界,作家呼吁我们重返大自然的怀抱,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并在博大的自然中找寻民族之根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 “化冻的冰河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为山林的孩子引导回家路,我也是山林的孩子,于是心中就有了一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