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力促和谐中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GO:力促和谐中国.doc

NGO:力促和谐中国   序:和谐愿景下NGO新路      在中国,NGO的成长之歌,犹如一曲时代华章充满新意的伴奏:它缥缈的音符沿着韵律边缘躞蹀,伴着主旋律的节拍轻吟,随着主题乐章的徐徐激扬而渐渐洪亮,更使华章愈发优美和谐。   NGO对社会发展有没有影响、影响的大小,是衡量公民社会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与西方成熟的公民社会相比。中国绝大多数NGO尚处襁褓之中。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来自体制内外的多重制约,一度使这支促进中国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夹缝求生,处境颇为微妙。甚至于,当NGO、民间化、草根阶层等被提起时,不论官方还是坊间,多有讳莫如深之意。   值得乐观的是,随改革开放之推进,游离于传统单位组织体系之外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大量涌现,为NGO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轨,政府职能和执政理念之变,为民间组织创造了良性发展的机遇与空间。   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NGO,按联合国的定义,是一个个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非宗教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特征的正式组织。他们以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或草根组织中的任意一种形式活跃着,活跃在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援助之中,对其开展许许多多直接、有效、切实的社会救济活动。他们提倡以人为本,却又期望公民在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中,学习自我制约。他们培育了基层民众的合作精神,教育人们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技能,提供一个表达内心想法的框架。   在一些社会事务中,NGO的缺席,往往使政府在无暇应付外界庞杂信息时压力陡增,这也催化了政府对NGO的认可与重视。至于NGO自身努力所勃发的生机,更是在一些公共领域中频频绽现盎然绿意。我们不难看到,在处理公共危机、实施社会救助方面,不少非政府组织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有官员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甚至认为在对艾滋病的防治上可能NGO的作用更大;在环保领域,占中国非政府组织半壁江山的环境NGO团体,更是多次影响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决策。NGO被有关人士视为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其地位与合法性也日益明朗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NGO有助于调适失业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带来的社会矛盾,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扩大就业渠道,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补充;尤为可贵的是,它能提供市场经济社会所缺乏的无功利、利他的志愿者精神。可以断言,NGO是文化精神创新之源。   我们身处一个亟待打破恶性循环、累积社会资本、提升道德水准的转型期的中国。倘若说。在社会转型期之初,市场大潮席卷之处难免泥沙俱下,从而可以理解社会力量遭遇谨慎对待有其历史缘由;那么,当今全球化浪潮汹涌、宏观环境改善之下,中国NGO的境遇有所变化亦为时代之必然。   在“小政府、大社会”成为政府改革目标并达成社会共识之后,随着这一公共管理模式的日益演进与强化,政府正朝更加透明、法治、高效、务实的方向转变,成为公民信赖的公共机构。与此同时,中国式NGO身上的行政计划色彩也正在渐渐褪去。   如今,构建和谐中国的理想大厦,已成为执政党与民众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此为标志,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上进行了全面布局。   从宏图佳构的成型,到和谐之路的铺设,并非“漫漫而修远”。理想大厦之落成,需要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谁是主力军?   “君子和而不同”,和谐中国之愿景,须通过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不同力量的合力打造藉以实现。因而,除政府起着推动作用外,创造和谐、维护和谐与促进和谐的各种力量应充分涌流,企业与公民社会应各担其责,与政府共谋和谐难题的破解之道。   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中国,NGO,这一调节社会关系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公民自治组织,这个在公民社会里越来越有用武之地的“第三部门”,这支在中国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社会效应的“体制外力量”,如何在破除对官方“路径依赖”的同时,积极开发自身优势资源,有效利用和配置社会资源。敏感获悉、及时回应民间的多元化需求,协调社会利益,缓和社会矛盾,真正激发和谐社会的活力?   这,无疑成为一个激荡人心的重要课题。      上篇:NGO。激活公民社会      2004年2月18日下午3点,从怒江丙中洛到贡山的路上,十几个人默默地走着,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山路上只有怒江水在一旁咆哮而过。   忽然一个人的手机响起来了。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被吸引了过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的脸色开始慢慢转变:从忧色到欢喜。   在挂掉电话的一刹那,她突然大叫:“中央批示了,怒江不用修水电站了!”   随后,声音慢慢低落了下来:“怎么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