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种的概念 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第三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第一节 生物种的概念 Ray《植物志》:种是“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具有通过繁殖而永远延续的特点。 1753年,C.Linna《植物种志》:种是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可以自由交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不同种之间的杂交则不育。 1963年,美国现代生物学家E.Mayr认为“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而“种群是某一地区具有实际或潜在杂交能力的个体的集群”。 不同物种存在明显的形态上的不连续性和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态、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例:水稻和玉米,马和驴。 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 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是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表型:是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可塑性: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 变异:非遗传性变异,如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遗传变异,主要是基因的改变,最终可导致种的分化。 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环境概念 环境的类型 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 环境因子的类型 生态因子的类型 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的相对意义: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生物科学中,生物是主体;而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 环境的类型 按环境的主体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按环境的性质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的类型 按环境的范围分为: 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5个圈层 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由地球表面5个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如巢穴,粪堆等。 内环境(inner envrionment):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如叶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和通气系统。 微环境 图示 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 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s):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环境因子的类型 R.F.Daubenmire分为3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项目为: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土壤和生物因子。 Dajoz按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分为: 第一性周期因子:宇宙天体的周期性运动所产生,如光、大气温度、潮汐因子周期等; 第二性周期因子:由第一性因子周期变化决定,如大气湿度、土壤湿度、风、土壤温度等; 非周期性因子:包括相对稳定不变的因子,如大气成分和某些土壤养分等;和间断发生作用的环境因子,如火山爆发、地震、雪崩、滑坡及人类干挠活动等。 Gill(1975年)将非生物环境因子分为三个层次: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如温、光、水、空气、营养、能量等 不以植被是否存而发生的环境因子,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等; 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响植被的环境因子,如放牧、火烧等。 生态因子的类型 通常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有机体(同种和异种) 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 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 气候因子(climatic factors)、土壤因子(edaphic factors) 、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s) 、生物因子、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 Begon等将非生物因子分为条件和资源两类 条件(不可消耗):温度、湿度、 pH等 资源(可消耗):营养物质、水等 生态因子的类型 Simith(1935):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温度、降水、气候等因子 Мончадский(蒙恰斯基,1953年):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稳定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