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球罐氢致开裂及修复.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液化气球罐氢致开裂及修复

石油化工设备990517 石油化工设备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1999年 第28卷 第5期 Vol.28 No.5 1999 液化气球罐氢致开裂及修复 王 玮 王春生 王 忠 王纪兵   摘要:对4台液化气球罐检验发现的内表面裂纹,经综合分析为氢致开裂,并在此 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返修方案。   关 键 词:球罐;氢致开裂;修复   中图分类号:TE 972 文献标识码:B 3   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4台400 m 液化气球罐于1978年制造、安装并投入运行,使 用压力为1.6 MPa,设计温度-19~40 ℃,规格 9 200 mm×30 mm,材质16MnR。球 罐介质为催化装置产生的液化气,经过一道脱硫工艺和精制脱硫工艺后,硫含量不大 于百万分之五,因此介质中H S的含量应能保证控制在百万分之五十以下(非浓缩富集 2 状态)。1981年曾对这4台球罐进行过全面检验,未发现表面裂纹,在1998年进行全面检 验时,发现焊接接头熔合区存在大量的表面裂纹。 1 检验情况   1998年对这4台球罐进行的检验项目包括内表面的MT、对接焊缝的UT和RT等无损 探伤检查,球罐整体的宏观检查、超声波测厚、硬度测定和金相检验等。4台球罐的内 表面未发现明显的腐蚀痕迹,实测的最小壁厚28.7 mm,比设计壁厚仅减薄1.3 mm。UT 和RT检查均发现许多焊接缺陷,但最危险的缺陷当属MT检查中发现的大量内表面裂 纹。裂纹均产生于对接环焊缝的熔合区,且大部分集中在北温带与赤道带相接的环焊 缝下熔合线上,绝大多数平行于焊缝,4台球罐共发现90余处裂纹,最长达980 mm,最 深为8 mm(打磨深度)。北温带与赤道带相接的环焊缝属于气液面交界线区域,因此容 • 易产生腐蚀性裂纹。只有38球罐略有不同,其南极板与南温带相接的环焊缝上裂纹较 多,共有10条。该焊缝距球罐底部的高度与底部出液管的内伸高度相近,该处裂纹较 多很可能与脱水不勤有关。   从38#球罐南极板与南温带相接的环焊缝上带有裂纹的部位取样,试样包括母材、 熔合区、焊肉及裂纹。断口呈灰色,起伏较大,粗糙,无宏观塑性变形特征。微观上 为准解理伴有二次微裂纹、韧窝和蚀坑。有垂直于主断面的二次裂纹,见图1。金相检 查发现在焊缝熔合区及热影响区中存在大量的马氏体组织及部分上贝氏体组织,见图 2。裂纹产生在焊缝熔合区的板条马氏体处,穿过热影响区向母材纵深发展。裂纹扩展 初期以沿晶扩展为主,随着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转变为穿晶扩展,见图3。硬度测定结 果,在焊缝熔合线上的硬度值很高,最高可达HB350。按照通常的硬度与抗拉强度对应 关系换算,其抗拉强度σ >1 000 MPa,达到高强钢抗拉强度水平。 b file:///E|/qk/syhgsb/syhg99/syhg9905/990517.htm(第 1/5 页)2010-3-23 8:24:10 石油化工设备990517 图1 垂直主断面的二次裂纹 图2 焊缝熔合区马氏体组织 file:///E|/qk/syhgsb/syhg99/syhg9905/990517.htm(第 2/5 页)2010-3-23 8:24:10 石油化工设备990517 图3 裂纹 2 应力分析   球罐在制造后曾做过压力为2.25 MPa的水压试验,1981年检验后,使用压力降至 1.0 MPa。由实测经验可以知道,水压试验时,在局部错边量或棱角度较大且焊接残余 应力较高的部位,由于局部弯曲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与薄膜应力叠加,那些部位的应 力可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由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可查得16MnR的σ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