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解释.ppt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解释.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其战略目标在城市物质空间加以落实、具体化。为了使两者更好地衔接,在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方案着手之前,先制定城市规划纲要。 四、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1.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2.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结构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 3.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二、城市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 (1) 城市用地的评定是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以及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通过用地评定,为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2) 城市规划中着重分析的主导因素有: 地质条件;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等。 (3) 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一)城市用地评定 1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⑴地质条件分析 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建筑地基 了解地基构成情况,确定地基承载力。要特别注意特殊的土质。 地质构造 了解冲沟、崩塌、滑波、沙土液化、地质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情况。 冲沟:由间断水流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分析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发育条件等。 治理措施:对地表水导流、加强绿化、修筑护坡等。 崩塌的成因主要是岩层或土层的层面对 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 ①工程地质条件 滑波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 选择城市建设用地时,应避免不稳定的坡面。 治理措施:排除地面水、地下水,防止土壤继续风化及修建挡土墙。 1、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能量的大小。 (表示地震本身的强烈程度) 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地震共分9个等级,震级每差一级,地震波的能量将差32倍。 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准。(分12级) 不同烈度的破坏程度 建筑普遍倒塌,地面变形严重,巨大的自然灾害 11~12度 建筑严重破坏;地面裂缝很多,湖泊水库有大浪出现;部分铁轨弯曲变形 10度 一般建筑物倒塌或部分倒塌;坚固的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大多数变得不能用,地面出现裂缝,山区有滑坡现象 9度 树杆摇动很大,甚至折断;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坚固的建筑物墙上产生很大裂缝而遭到严重的破坏;工厂的烟囱和水塔倒塌 8度 家具倾覆破坏,住宅建筑有轻微的损坏,如墙上产生轻微的裂缝,抹灰层大片的脱落,瓦从屋顶掉下等;工厂的烟囱上部倒下;严重的破坏陈旧的建筑物和简易建筑物,有时有喷砂冒水现象 7度 较老的建筑多数要被损坏,个别建筑有倒塌的可能;有时在潮湿松散的地面上,有细小裂缝出现,少数山区发生土石散落 6度 人们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室内物件有些摆动和有尘土掉落现象 4~5度 室内少数人能感到轻微的振动 3度 人们一般感觉不到,只有地震仪才能记录到 1~2度 地面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 地震烈度 地下矿藏:分布与开采会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地震:造成破坏的绝大多数是构造地震。 防震措施: 1)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制定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工程建设抗震设防以地震烈度为标准。 地震烈度分12个级别 (基本烈度、设计烈度) 地震烈度在6度及6度以下地区,不需设防; 在7度及7度以上地区建设时,应考虑防震措施; 地震烈度在9度以上的地区,一般不宜作为城市用地。 2)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 3)规划时应按城市应当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等条件安排相应的城市设施。 ⑵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①水文条件(地表水):指江河湖泊等水体的流速、流量、水质、 水位、水深、水面阔等条件。 水体的作用: 有利因素:水源、水运交通、改善气候、泄洪、排水、稀释污水、美化环境 不利因素:洪水(城市防洪设防标准)、淤积(河床高于城市)、污染 不同防护对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