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代伊尹文献的分类与清华简中伊尹诸篇的性质-清华大学
汉代伊尹文献的分类与清华简中伊尹诸篇的性质
李守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文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2011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创新平台)
伊尹的事迹与故事文献多有记载,战国时期普遍流传,《诗》、《书》、《国语》、《左传》、《战国策》、《论语》、《墨子》、《庄子》、《孟子》、《天问》、《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经史诸子中多有称述。汉代学者所见尚多,当时就分为三类。一为《诗》、《书》类。诗中只有《商颂》,《书》类中则很多见。《史记·殷本纪》载《汤征》篇中有汤与伊尹之间的对话,又载伊尹所作有《女鸠》、《女方》、《咸有一德》(《尹诰》)、《尹训》、《肆命》、《徂后》、《太甲训》三篇等十来篇。太史公自叙云:“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可见司马迁是把这些与伊尹相关的内容当做《书》类文献看待的。《汉书·艺文志》中有《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司马迁所见有的在五十七篇之内,有的在所谓“百篇”之内,都可以归入《书》类文献。第二类是道家。《艺文志》道家中有《伊尹》五十一篇。第三类是小说家,小说家中有《伊尹说》二十七篇。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汉代所见或所知伊尹相关的文献之多,而且可以知道汉代学者对这些文献的性质已经进行了判断并加以分别。这七八十篇与伊尹相关的文献现今一篇不存,只有一些残辞碎句留存和伪作行世,令学界纷纷扰扰,争论不休。清华简所公布的前五册中有五篇与伊尹相关的竹书,分别是第一册的《尹至》、《尹诰》、第三册的《赤鹄之集汤之屋》和第五册的《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全部是关于伊尹与商汤之间的故事,但思想内容、语言风格与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差异十分明显,不仅为我们了解汉代学者对相关文献的分类提供了实物材料,而且对伊尹文献性质的判断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一、“真古文《尚书》”《尹诰》与其他书类文献
过去我们知道有“伪古文《尚书》”,但谁也没见过“真古文《尚书》”,因此概念不对称。又因为今存“古文《尚书》”只有伪,没有真,于是现在“古文《尚书》”也就有了伪书的含义。清华简“真古文《尚书》”面世,自此而后,讨论古文《尚书》就需要加以区分真、伪,不能一概而论了。我们先从古书中有迹可寻的《尹诰》谈起。
李学勤先生指出“据《尚书·尧典》孔颖达《正义》,西汉时曲阜孔壁发现的古文《尚书》里便有《咸有一德》,也就是《尹诰》,至汉末郑玄时业已佚失。东晋时立于学官的孔传本《尚书》的《咸有一德》是后人伪作,自宋代以来历经学者讨论,已成定谳。现在清华简里重新发现了这篇古文《尚书》,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简明扼要地理清了该篇的流传过程与清华简本的性质。廖名春先生也指出“《咸有一德》确属伪书,而清华简本,才是真正的《尹诰》或《咸有一德》。”笔者赞同《尹诰》是真古文《尚书》的观点,理由如下。
(一)《尹诰》的流传、亡逸与作伪
先秦时期,《尹诰》已见于引用。《礼记·缁衣》两引“尹吉”:“《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又“《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郑玄注指出《尹吉》即《尹诰》。郑说是,详见下文。
司马迁曾经见到过写有“咸有一德”的古书。《殷本纪》:“(汤)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汤崩……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
司马迁所见的《咸有一德》位次《汤诰》之后,是在商翦灭夏之后,改正朔行政之前。《尚书》排列次序的依据是内容,排在这个时段,其内容当与此时之人物事件相应。
这篇古书在汉代就亡逸了。东汉末年的郑玄虽然没有见到原文,但还知道其部分真相,郑注《缁衣》云:“吉,当为告。告,古文诰字之误也。尹告,伊尹之诰也。书序以为咸有一德,今亡。咸,皆也。君臣皆有一德不贰,则无疑惑也。”这段注释明确告诉我们如下几个事实:
1、《缁衣》所说的《尹吉》即《尹诰》。后代的学者还有怀疑郑注的,但郭店楚简和上博藏楚简《缁衣》皆作“尹”,“”即“诰”之古文,充分证明郑说之可信。
2、郑玄见过此篇的《书序》,知其篇名异称为《咸有一德》。
3、此篇在东汉末年已经亡逸。不仅全篇亡逸,连古书中所引《篇名》也传抄有误。
郑玄所知该篇的顺序与司马迁所见相同。孔颖达《尧典疏》:“其百篇次第,于序孔、郑不同……孔以《咸有一德》次太甲后,第四十;郑以为在《汤诰》后,第三十二。”
从先秦到汉末,关于《尹诰》留给我们的汉代学者所知确切信息有四:
1、两个异称的篇题:《尹吉(告—诰)》、《咸有一德》。
2、两句引文“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3、汉代认为伊尹作该篇的时间:灭夏之后,改朔之前。
4、在《尚书》中的位次:《汤诰》之后。
今传《尚书》序、文俱在,位在《太甲》之后,即孔颖达所见孔传本:
伊尹作《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