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学校里奋斗了十几年,现在,终于可以到社会上施展一下”拳脚”了,几乎每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学子在临近毕业时都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我们即使没有如此地异想天开,也还是会高声呼喊: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 人潮人海中…… 寻寻觅觅,工作在哪里? “让我进去吧!里面有我的未来” (一)“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超过700万人。 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2011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2012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就已经达到32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27.5%。 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毕业生数大增: 2001年———— 115万人 2002年———— 145万人 2003年———— 212万人 2004年———— 250万人 2006年———— 413万人 2007年———— 500万人 2008年———— 559万人 2009年———— 611万人 2010年———— 630万人 2011年———— 660万人 2012年———— 680万人 2013年———— 699万人 2014年———— 727万人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宏观因素 1、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与结构形失业长期并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根本 原因 2、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3、高等教育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微观因素 1、高等教育招生和培养的计划管理与就业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就 业难的体制原因 2、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滞后,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3、社会资源的缺失是影响毕业生到边远地区、非公企业就业的制度原因 就业岗位与专业偏差越来越大 具体表现在 1、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66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100万个 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 中小企业难以举办与存活的原因: ⑴注册登记门槛高;⑵审批时间长; ⑶各种收费多;⑷贷款比较难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2、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