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发热 哺乳动物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体温,以适应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 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是由于机体受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体温调节性升高,导致机体一系列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而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就称之为发热。 发热的原因和机理 致热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都称为致热原。 致热原:外致热原;内致热原 (一)外生性致热原 1、细菌及其毒素: 2、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二)体内产物 1、无菌性炎症 2、变态反应 3、肿瘤性发热 4、化学药物性发热 5、激素性发热 6、神经性发热 7、类固醇 1、白细胞介素-1 2、肿瘤坏死因子 3、干扰素 4、白细胞介素-6 致热原作用的部位及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 发热激活物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内生致热原(EP) 视前区—丘脑下部(Na/Ca CAMP) 调定点上移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 临床经过及热型 一、临床经过: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二、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 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较稳定的持续数天,而且每天温差在1℃以内。 弛张热:体温升高后一昼夜内变动范围,常超过1℃以上,但又不降至常温。 间歇热:发热期和无热期较有规律地相互交替,间歇时间较短而且重复出现。 回归热:发热期和无热期间隔的时间较长,并且发热期与无热期的出现时间大致相同。 一、代谢改变: 糖;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分解加强,血糖浓度升高。 脂肪;脂肪大量消耗 蛋白质;蛋白质分解代谢明显 维生素;亦被大量消耗,如摄入不足,可引起缺乏症 水盐: 当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期,由于机体的分解代谢加强,氧化不全产物蓄积,加之尿液减少,使水盐在组织中潴留。 退热期,由于机体出汗增多,排尿加速,因而大量水分和盐类则随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若排出的过多,则可引起脱水的可能。 二、机能改变: 1、心血管系统机能改变 心脏活动加强,心跳频率加快。 2、呼吸系统机能改变 呼吸加快加深 3、消化系统机能改变 胃肠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加之水分吸收加强,可引起肠内容物干燥,甚至发生便秘。 4、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变 发热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兴奋性升高而表现不安,或兴奋性降低而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 5、泌尿系统机能改变 发热初期,尿量稍增多,尿比重较低。 高热时,尿液减少,尿比重增加 退热期,尿量增多。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害处: 1、分解代谢加强,营养物质过度消耗,导致患病动物消瘦和机体抵抗力降低 2、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发生损伤 处理原则: 1、对发热不高而病因不明显的病例,不要急于解热,干扰热型和热程的表现,不利于诊断 2、对过高的发热、持续的发热,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取退热措施,但高热不可骤退 3、加强发热动物的护理,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发热机体主要代谢和机能改变 它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 益处: 1、发热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活性,帮助机体对抗感染, 2、还能增强单核细胞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致热原的消除能力。 3、使肝脏氧化过程加速,提高解毒能力。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