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考点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考点概述

水文地质考点概述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循环:在太阳热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中的水不断相互转化,根据循环路径不同: 分为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根据时空尺度不同:分为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分布:大气水 地表水(,冰川和永久积雪,湖泊沼泽) (,饱和带水,永久冻土带水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 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M ,单位 (g/L) 分式上下: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10% ) 分式后:水温(oC) 泉的类型(简答或填空) ①以泉水排泄的含水层(地下水)性质划分A.上升泉:承压水的天然露头。?B.下降泉:排泄潜水的泉。 ②以泉的出露原因(成因类型)划分? 上升:侵蚀泉???接触泉? 溢流(出)泉? 下降:侵蚀泉,按触带泉?,断层泉?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影响因素(名词解释、填空) 地下水动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的变化实质上是由含水系统中地下水的补给量、排泄量、储存量变化的综合表现。 地下水均衡:在某一时段内,某一区域研究地下水水量、水质或热量收支的数量关系。 影响因素:1.天然因素(气候、水文、地质)?2.人为因素 地下水均衡方程式 地下水均衡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 均衡:某一时间段、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热量、盐量、能量)的收支状况,称为地下水均衡 均衡区: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三维的) 均衡期:均衡计算的时间段(一个水文年) 均衡方程式一般表达形式:A - B = ΔW  A——收入项; B——支出项 ΔW——均衡时段内,均衡区的水量变化量 均衡结果(表现):正均衡或负均衡 裂隙水分类(填空) 成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论述: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1)贮水空间作用 由断层及其裂隙增强带构成的局部的带状贮水空间。钻孔或坑道揭露此类断层时,初期涌水量及水压可能较大,但迅即衰减,以至干涸。 (2)集水廓道作用 发育在透水围岩中的断层,不仅是贮水空间,还兼具集水廊道的功能。 钻孔或坑道揭露断层带时,水位下降波及整个断层带,形成延展相当长的水位低槽,断层带就像集水廊道,汇集广大范围岩体裂隙中的水,往往涌水量大而稳定。 导水通道作用 导水断层沟通若干个含水层或地表水体时,断层带兼具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功能。钻孔或坑道揭露时,断层带将各个水源的水量,源源不断地导入,形成涌水量极大且长期保持稳定的特点。 (4)隔水屏障作用---阻水作用(隔水边界) 在厚层状隔水层且断层断距较大的,原来连通的含水层被切割成为相对独立的块段。 这种含水块段与外界的水力联系减弱,甚至断绝,而有利于排水疏干而不利于供水。 地下水补给来源(简答)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机制 :“活塞式”入渗(均匀砂土层)、“捷径式”下渗(空隙大小极悬殊) 2地表水 (1)地表水体(河、湖、水库等)都可以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2)河流补给: 因地而异(空间上),不同部位,岩性等; 因时而异(时间上),不同季节,不同补排关系。 3含水层间相互补给 4人工补给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补给 5凝结水补给 温度降低时,饱和湿度降低,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绝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相等,继续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部分水汽凝结成水,由气态水转化成液态水的过程称为凝结作用。 论述:地下水的补径排 地下水是通过补给与排泄两个环节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1)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 ①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②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 (2)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向外界排出水量的过程 地下水排泄的研究包括:排泄方式、影响因素、排泄量的确定 排泄方式:泉(点状排泄);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线状)、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蒸发(面状排泄);前三种排泄方式称为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的区别: 径流排泄—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盐随水去,蒸发排泄—水分呈气态排出,盐分积累下来,水去盐留 径流 最简单的情况下,含水层自一个集中补给区流向集中排泄区,具有单一径流方向。对于潜水来说,山区地下水的循环属于渗入—径流型,径流强度可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流量表示,即以渗透流速衡量。承压含水层的径流强度主要取决于构造开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