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历史在西湖.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捞”历史在西湖

“打捞”历史在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杭州的窗口,我想去看看西湖。 行前,嘴尖口巧的外孙女拿我调侃:姥爷也真可以,搞了一辈子工作,社长也当过,局长也干过,连杭州也没有到过,还不如我哩。她舅舅把话打住:别胡说八道,姥爷他们这辈人只管工作,不管旅游。 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去过杭州呢?不是没有机会去,而是把几次去杭州的机会都让给别人。去杭州嘛,等退休后再说。这不,天随人意,我应邀去宁波参加第五届全国校对理论研讨会。南宁没有直达宁波班机,需要飞抵杭州再转车,这不就圆了西湖梦嘛。 按照我的安排,头一天同随行者游西湖,第二天我独自看望近半个世纪未能见面,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下称文讲所)的同窗好友张亚中。 走近西湖,满眼泛蓝,清澈、透明、纯净的西湖媲美漓江。极目远眺,轻风漾水光,宛若天边铺下来的一幅流动的绿绸,天水相连,一碧万顷。层层绿波中浮现出远远近近的绿洲,错落有致地摆布在西湖博大的胸怀里。来来去去的游艇逶迤出灵动的云朵。眼前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一大批景致,再加上苏堤、岳王庙以及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的优美神奇故事,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轮美奂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一幕一幕地叠现在游人心中,不论是黄种人、白人、黑人,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走进西湖,就会心旷神怡,其乐何极。当我走出西湖时,不由自主地冒出古人登泰山的绝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口里说的是山,心中想的是湖。美丽的西湖不就是水上世界的“凌绝顶”“众山小”么。这一夜,我睡得特别香。 第二天上午亚中来了。他还是40年前的那个样子,一脸笑意,凝重中饱含着火一样的热情,只不过有些苍老和瘦弱,但精神矍烁,满头银丝飘洒斯文。我们凝视片刻,不曾开腔就拥抱。猛然间他一把拉上我,“走,我们去西湖喝茶!” 打的到断桥,欣赏乾隆皇帝“断桥残雪”碑刻后,在株株柳絮摇曳下,我们沿湖边走廊来到里西湖一座二层楼的小院。这里原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社址,现在是浙江出版集团的西湖茶社。我们一不进屋,二不上楼,就在这个安静优雅的小院中的茶座上就坐。几棵无名树象迎接宾客的卫士,直挺挺地立在墙角。冬日的阳光,透过枝头绿叶把温暖洒在茶桌上。一杯龙井伴着瓜籽、杏仁、五香豆开始了老同学的畅谈。 话题直奔文学讲习所。谈同学,同学走了一多半。谈老师,老师健在的没几个。最后诉说我们自己。亚中说从文讲所回来,他就成了“内控”对象,只有工作,没有衔头。他的这个经历我能理解,机遇来了,年龄过了。不过老来生活安定,日子很好。亚中还告诉我,上个世纪80年代,去北京鼓楼大街寻找感觉,文讲所连个影子也没有,对此他很是遗憾。我说从文讲所出来,我就成了不戴帽子的内定“中右”,接受了一个最轻档次的处分,发配到山沟里改造。直到1978年底,才归队重操旧业。幸好遇上改革开放,在人生经历最后一班车上加了担子。接着我告诉亚中,2000年我应邀参加母校(文讲所已改成鲁迅文学院)50周年庆典,萌生了以学员身份记载文讲所的想法。这几年收集了一些资料,但是最重要的当年文讲所的教学资料,我的那一份在山沟里被水冲了。我曾到处寻找,同学们说都在政治运动中散失了。为此,我苦恼着迟迟不能动笔。亚中一听,一巴掌拍在我的肩膀上,“老弟,有了!”他告诉我,“文革”抄家,抄走了他的藏书。落实政策时,一大批精装书没有退回来,就给他退些破纸片片,打开一看,全是文讲所的教学资料。他一直把这些资料保留在书柜里。我一听欣喜若狂,蹭地站起来,双手击掌“太好了,太好了!”动作大了一点,惊动得服务员探头张望。此时亚中摆摆手,接下来简直是一曲西湖音乐,他用凝炼、沉稳的男中音式的语速,一字一句地说:“这是劫后逢生,下次我带来,你需要,就带走。”我们当场约定,下次就在这个地方见面。为了如期报到,我立马乘车去宁波,参加在那里召开的校对理论研讨会。 五天后,我来到里西湖,亚中已经坐在茶桌前等着。我一入坐,他把一个用牛皮纸包得整整齐齐的包儿推到我面前。打开一看,全部是油印件,一眼就认出这是文讲所的教学资料。虽然纸质发黄、发脆,淡淡的油墨气息中字迹仍清晰可认。面对这批熟悉的资料,模糊了的记忆,一下子清晰起来,一幕一幕的文讲所生活情景叠现眼前……我告诉亚中,为了寻找这批资料,我去北京、武汉、上海、兰州一无所获。这叫做西湖有缘,昨日走四方,“踏破铁鞋无觅处”,今日在西湖,“得来全不费功夫”啊!说话间,我们摊开资料,摆在最前面的是“文艺编辑训练班教学计划”。 这是一个非常精当学习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选目,又是一个相当完善的编辑训练系统工程。现摘其要点如下: 一、学习目的:通过对党的文艺方针的学习,及文学名著、文学评论、编辑业务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编辑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以在编辑工作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