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环节中科学家的“缺位”与“补位”
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的“缺位”与“补位”
刘蒙之
科普图书出版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我国公民的科学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普图书出版的本质是以图书为载体进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大众传播行为。科普图书是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精神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科普图书出版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中科院李衍达院士认为“民族素质离不开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没有高科学素质的公众群体,建设创新型国家落不到实处。科普图书出版还是一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2061计划”的发起人之一詹姆斯·拉瑟福曾经说过:“在当今时代,任何不把科学当作基础的教育,都不能被称为是教育。以后将尤其如此。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普遍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如果不这样做,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可以说,科普图书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图书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对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学理想的传承起到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普图书的出版、传播和阅读影响、培养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投身科学事业,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科学家群体,不计其数的杰出科学家都是受到科普图书的启蒙和影响而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享誉全球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世纪年代毅然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转向科普写作,一生完成了300多部为人们喜爱的科普作品。英国生理学家刘易斯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学》则陪伴了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一生。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内分泌学家吉尔曼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旅行探险类书籍对科学家产生了崇拜之情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赫希巴奇《国家地理》的杂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塞里格海茨的《原子的说明》一书。世纪五六十年代华罗庚的《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周明镇的《我国的古动物》张玺的《我国的贝类》沈嘉瑞的《我国的虾蟹》方宗熙《生命进行曲》和《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湖南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海南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成功推出《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第一推动丛书史蒂芬·温伯格的《终极理论之梦》、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爱因斯坦全集》走近费曼丛书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哲人石丛书选题精良、译笔谨严该套书总量已突破50种上海科技出版社的生命旋梯书系云南教育出版社人与自然文库上海译文出版社绿色前沿译丛,是的重要收获。中国科普研究所对2002年到2008年全国科普图书的出版情况做了一个普查。调查发现,年间我国参与科普出版的出版社共有135家,共出版1万1千多种科普图书,年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其中,发行3000册以下的科普图书占比29.44%,10万册以上的仅有2.17%。科普图书的规模和市场都不够大,畅销书太明显。2000年,科协主席周光召在国际科普上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力量。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代科普作家卞毓麟认为,位于科学传播链首端的科学家应当承担起科学普及的主体责任,多次发出了科学普及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普作家来担当的呼吁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科学普及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相互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工作者。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将深奥的理论通过生动的语言让大家接受,这在我国的科学界还没有形成习惯。科学界应该注重科研的社会效应,学会与社会对话。”科普本身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完成一篇能够使受过普通教育的外行愿意读和读得懂的科普文章,并不比写一篇给同行看的学术文章要容易。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