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少用大豆油及玉米油大桶油保鲜要防氧化.docVIP

炒菜少用大豆油及玉米油大桶油保鲜要防氧化.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炒菜少用大豆油及玉米油大桶油保鲜要防氧化

炒菜少用大豆油和玉米油 大桶油保鲜要防氧化   烹调油是每个家庭做饭都离不开的,如何选择烹调油才更健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让家人吃出健康》作者范志红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选择烹调油不仅要看营养标签,还要考虑自己的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以及烹调习惯。综合考虑,吃得才健康。   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红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A.   考虑饮食习惯   常吃豆制品,无需用大豆油   范志红介绍,烹调油有很多种,除了味道和口感之外,营养上的差异主要在于食用油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差异。要达到膳食脂肪酸的整体平衡。除了烹调油,还要考虑到日常吃什么坚果、什么肉类,吃多少豆制品,等等。比如说,如果平日喝豆浆、吃豆腐较多,膳食中不缺乏大豆中的脂肪成分,做菜就无需再用大豆油了。吃各种坚果比较多的人,就没必要吃葵花籽油或核桃油。   反之,如果日常不吃豆制品和核桃等坚果,却吃很多牛羊肉和奶制品,那么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低,吃点大豆油作为弥补是可以的。蛋奶素食者吃豆制品和坚果比较多,饱和脂肪酸摄入偏少,omega-6脂肪酸比例偏大,所以可以用一点奶油、黄油来烹调。 根据身体状况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宜选茶籽油、橄榄油   选择什么油来做菜还要考虑用餐者的身体状况。范志红介绍,心脏病风险较大的人,宜优先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比较多的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有:茶籽油(75%以上油酸),橄榄油、杏仁油和澳洲坚果油(70%以上油酸),低芥酸菜籽油(60%以上油酸),花生油和芝麻油(约40%油酸)。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鸡鸭油和猪油中也含有40%以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并不是只含饱和脂肪酸。所以,烹调食品时,动物油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油、核桃油等混合使用,对于没有“三高”的健康人群,特别是血压较低、较瘦弱的人来说,这样的脂肪酸比例是比较合适的。 根据烹调方式   爆炒和煎炸,少用大豆油、玉米油   中国人的烹调方式很多,有凉拌、爆炒、煎炸等等,不同的烹调方法的加热温度也决定了选择油的类型。范志红说,一般来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耐热性较差,红花油和葡萄籽油(含70%以上的亚油酸)、西瓜籽油和葵花籽油(65%以上)、核桃油(60%以上)、小麦胚芽油(55%以上)、大豆油和玉米油(50%以上)等富含omega-6脂肪酸的油脂,均不适合用于爆炒菜肴。   范志红提醒,炒菜过多用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其实比较令人担心。因为大量omega-6脂肪酸可能促进炎症反应,而容易氧化更是它的致命麻烦。最新研究证明,膳食中亚油酸比例过大,有可能升高冠心病死亡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亚油酸的氧化有关。   总的来说,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炼橄榄油(颜色不发绿,橄榄味道比较淡的)等品种比较合适日常炒菜。棕榈油、黄油、牛油、猪油等最耐热,炒菜时味道又香,如果一定要爆炒和煎炸,用这些耐热的油最合适。 买回一大桶油,如何“保鲜”?   在超市购买烹调油,很少有人买小瓶装的,人们都喜欢买那种5公斤装的,觉得价钱更划算。但对于那些不常做菜的家庭来说,一桶油打开之后常常三四个月才吃完。即便是经常做菜的家庭,一桶油往往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吃完。很多人以为,油和牛奶、蔬菜不一样,是一种耐储存的食品。事实却非如此。油脂虽不会滋生细菌,却非常害怕氧化。油脂氧化是一个自由基反应,不仅会降低油脂的营养价值,毁掉不饱和脂肪酸,还会因为产生大量自由基而促进人体的衰老。   如何让我们吃的油尽可能“新鲜”?范志红建议,买油的时候,要看看出厂日期,尽量买生产日期近的,因为油脂在存放过程中会缓慢氧化。买来大桶烹调油之后,倒进油壶当中,然后马上把盖子拧实。千万不要每次做菜时直接用桶来放油,这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新的氧气进入油桶中。油壶中存油的量应当是一周内吃完的量。最好买那种能够拧上盖子的油壶或者有盖的油瓶,千万不要把油放在敞开口的容器中。无论是油桶还是油壶,都必须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不要让它们受到阳光和高温的影响。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