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组案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科组案例研究

高一数学必修4第三章≤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参与人员:开发区一中高中数学教师 二.授课教师: 张永东 金宏浪 三.研究主题:高一数学必修4第三章≤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二)、探究角度 开发区一中数学科前些年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教师的踏实、勤奋、无私奉献;靠的是加班加点,吃干榨尽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靠的是强化管理等措施。这些传统的做法能够提高并保持一定的质量,?但是,这样做学生很累,教师很累,甚至牺牲了健康,对于相对固定生源的学校,成绩只维持在微小的变量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至于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参与的局面很难见到面对这种情况,一中数学人一直在思考与探索,今后的增长点在哪里?怎样做才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分析对比、查找原因得到的共识是:教学中,教师教的到位而学生学的不够,要在学生学的方面挖潜,进一步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趋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科组进行了这次课例研究,我们研究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导学案教学方法区别,优、缺点比较,我们科组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利用导学案,真正实现“先学后教,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打造“有效课堂”。 六、案例展示: 案例一≤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分析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二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它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证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二倍角的推导知道,二倍角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通过推导还让学生加深理解了高中数学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及对和角公式中α、β关系的特殊情形α=β时的简化,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还可清晰知道和角的三角函数与倍角公式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发现规律及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这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补充一些高技巧、高难度的练习,更不要再补充一些较为复杂的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的恒等变换,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标在这一章的编写意图和新课改精神. 目标 通过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能综合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及证明。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请回忆上两节共同探讨的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并回忆这组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默写这六个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二倍角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展开新课.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2α=2sinαcosα(S2α);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2α=cos2α-sin2α(C2α); tan(α+β)=这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指出,我们把这三个公式分别叫做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确切明了二倍角的含义,以后的“倍角”专指“二倍角”、教师适时提出问题③,点拨学生结合sin2α+cos2α=1思考,因此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又可表示为以下右表中的公式. 这时教师点出,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用多媒体演示).倍角公式给出了α的三角函数与2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④,教师指导学生,这组公式用途很广,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