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艺术作品的层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讲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三讲 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的层次问题 1.内容与形式的二分 西方自近代以来,在对艺术作品所进行的分析中所盛行的就是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内容是作品的内在方面,是作品所表现的东西;形式是作品的外在方面,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在这方面作出深入探讨的是黑格尔,在他看来,艺术就是理念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统一。 这种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有其一定道理,但是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往往捉襟见肘,显得生硬呆板。的确,在一件艺术作品中,我们很难分清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正是看到了内容/形式二分的不足之处,俄国形式主义首先站出来表示反对。俄国形式主义者雅克布逊提出了“文学性”的概念,他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步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传统的观点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文学所表现的内容,内容是根本性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俄国形式主义则把二者的关系颠倒了过来,认为文学的形式结构原则、构造方式、韵律和语言材料等,才是文学最为根本的东西,是它决定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 例如,有这样一个便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这个便条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起到了很好的传达和沟通作用,显然,它不是诗,不是艺术。如果我们给它换一种排列方式,看起来就是一首诗了。 便条 This Is Just to Say 我吃了 I have eaten 放在 the plums 冰箱里的 that were in 梅子 the icebox 它们 and which 大概是你 you were probably 留着 saving 早餐吃的 for breakfast 请原谅 Forgive me 它们太可口了 they were delicious 那么甜 so sweet 又那么凉 and so cold 英美新批评派同样强调文学形式的重要性,反对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认为脱离具体形式的内容根本不是文学艺术。比如《诗经·关雎》这首诗,如果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呱呱叫的水鸭子啊,在河中央的小岛上;年轻美丽的姑娘,是小伙子追求的对象。”用现代汉语所表达出的意思和原文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但是它的美感几乎丧失殆尽了。由此看来,艺术作品的形式对于艺术之成为艺术至关重要。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对于艺术形式的强调和尊重的确有其价值。 不过仅仅从形式上来说明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也是不可取的。有的作品单纯从形式上看是诗,但是其实质并不是诗,人们也不把它当作诗来看。例如下面一首打油诗就是如此。 江山一笼统, 井上大窟窿。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对于文学作品是这样,对于其他艺术作品也是这样。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说法,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应该有其“艺术性”,对于绘画来和摄影等造型艺术来说,艺术性并不仅仅是线条、色彩和构图;对于影视艺术来说,艺术性也并不仅仅是蒙太奇、场面和调度;对于音乐艺术来说,艺术性也并仅仅是节奏、和声和旋律。如果仅仅从这些形式因素方面来衡量,我们无法弄清楚哪些作品是艺术作品,哪些作品不是;我们也无法弄清楚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的高地优劣。 2.其他艺术作品的分层理论 在中外文艺理论史上,都曾有人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解构。 中国古代的《周易》在探讨哲学思想的表达问题时,曾提出“言、象、意”三个要素。《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三国时期的王弼在对《周易》进行阐释时,又对此做了更透彻的说明,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在西方,黑格尔在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中注意到意蕴的概念,它是作品内在的东西,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