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教学计画之设计.doc
班級教學計畫之設計
王夕堯
國立台北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課程(curriculum)這個字是從拉丁文來的,原來是cursus (running, race:跑或賽跑)、certamen (contest:比賽)的意思。今日在學校裡大家都忙得要死,是不是因為學校課程其實就像是在“操場上賽跑”一樣,就不得而知了。忙歸忙,教師還是可以用一定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課程。教學計畫的目的就是為了實踐課程目標。發展班級教學計畫的過程包含有教學設計以及評量,這些過程是整個課程發展的一部份。以下我們從教學計畫的基本原則談起,再切入班級教學單元設計方法、教學單元設計實際步驟就較於各位教育界先進。
壹、教學計畫的目標
為了確定教師的教學準備能夠與學生需求配合,以減少上課時不必要的干擾而導致教師的不安,所發展之規劃及所做的跟上課有關的準備都稱為教學計畫。這樣的計畫可以是為了某些教學單元(可以看成是小型的教學計劃),也可以是為了整個領域的學習(可以看成是大型的教學計劃)而設。由於計畫與評量是教學過程中整合在一起的層面,因此,在發展一個教學計畫的時候這兩個層面必須配套在一起,才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準此而言,下列幾點應該是教學計畫可以預期的目標:
提出的教學單元包含有一般(科學)教育目標的合理解釋。
根據學生的學習類型對教學單元提出一份教學目的表(也就是預期學習結果)。
提出能顯示出教學單元核心概念關係的概念圖(concept map)。
提出一套描述這個單元的上課計畫,內容要包括預期的學習目的以及教師想要透過什麼策略讓學生達到這些目的。
提出一個描述教師評估主要教學目的之測量方式,以提供回饋給學生,並提供回饋作為教師教學效率的自我評估。
接下來,我們以自然領域小型教學計劃為例(以下均同)說明教學計畫的設計與評量之各種考慮。
貳、教學單元設計方法
即使你有現成的教科書或課程教案供參考,面對不同的學生,你還是得把這些資料整理成適合放在班上教學的單元,否則不容易達到教學目標。綜合來說,課程是學生要學的成套架構,目標則要指出學生必須學的理由,教學計畫則告訴我們如何去促進學習效果。以下我們以四個「大問」作為設計一個單元教學計畫的思考主軸:
為什麼教?
你必須思考為什麼教這個單元。這樣可以讓你省思科學教育的價值及科學教育的綜合目的。
教什麼?
你必須考慮這樣一個單元有哪些概念必須討論到。概念圖是一個不錯的參考作法。
怎麼教?
你必須說明,學生要怎麼融入你的教學過程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學生學到什麼?
你的評量計畫必須提供有關學生學到什麼資料以及單元是否成功的訊息。
參、教學單元設計步驟
[步驟1] 腦力激盪出相關概念
最好用表列式快速把相關概念一一列舉。例如主題含地球科學的單元,你可能很快想出一連串:
?斷層 ?震央 ?板塊 ?地殼擠壓 ?震災 ?岩石週期 ?地震 ?地震儀 ?如何減少震災損失
?地震波的移動 ? P-波,S-波,
L-波 ?震災遺址戶外教學 等等概念。然後再篩選、重組這些概念。教師也可以跟同仁組成腦力激盪的小組共同想點子。
[步驟2] 訂定教學單元名稱
訂出單元名稱可以幫你聚焦。因為你必須在許多的概念裡,合邏輯地將相關概念整理出環繞某一主題的名稱。這樣子,既可突出這個單元的重要性,也可顯示其內容之方向。例如:
?能量 ?青少年與抽煙(或毒品) ?原子、分子與你 ?地球的歷史 ?食物與化學反應 ?環境保護 ?遺傳學與你 ?廚房裡的化學 ?生命與適應環境 ?樂音與噪音 ?物質的特性 ?食物與微生物
[步驟3] 鑑別出關鍵問題
教科書往往因為資料豐富到超過學生所需,因此教師不能完全照本宣科。教師不妨參考現成教材,依據上述擬訂的主題把重要的問題鑑別出來,才不致教學失焦。例如:
1.什麼是原子?
2.(我所知道)有關原子的知識如何影響到我所吃的食物?
3.人應該怎麼樣跟環境互動?
Posner和Rudnitsky(1986)指出關鍵問題可以幫助教師界定該單元(或整個科目)的核心。能抓住這點,前述「四個大問」的指向就更能明確。
[步驟4] 鑑別出預期學習結果
教師必須預為評估要學生在這個單元(或整個課目)學到什麼程度。這個預期學習結果應該包含:技術、概念、問題、態度、感覺以及價值觀等。你可以從腦力激盪的表列開始想起。
[步驟5] 將預期學習結果分類
接著將預期結果分成技巧與非技巧類。技巧包括一些操作的能力,如:會用量筒去量水的體積;以及智能的能力,例如:會描述岩石性質、會從化石證據聯想到過去的歷史、會解力學的問題、寫化學方程式等。因為技巧代表一個學生學習的行為結果,因此我們可以用實作評量-例如:寫化學方程式、量體積等來判斷學生學到這個技巧了沒有。
非技巧的結果包含概念(例如:地震、化學價、動量、力、顯性等)以及價值觀(例如:真理、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