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陆游的童年 他出身书香门第,爷爷是王安石的弟子,父亲陆宰是经学家和藏书家。他自己也是神童。十二岁能写好诗文。 他从小也刻苦习武,擅长骑马射箭。 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陆游的仕途 三败考场 16岁科考失败 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 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 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 宋孝宗赐进士出身 40岁:因弹劾曾觌、龙大渊再遭贬官 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被罢免 45岁:夔州通判 陆游的仕途 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下,开始了他在南郑的军旅生活。八个月后,王炎被宋朝廷召回,陆游改任。 52岁时:因“燕饮颓放”被罢官 …… 84岁:因支持韩佗胄北伐,被去除一切职务和俸禄 85岁: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 情感: 《蜀相》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不得重用的痛苦。 《书愤》则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 表现手法: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 《书愤》用典、白描、对比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书愤》和《蜀相》 歌颂诸葛亮功绩: 杜甫表达的是对于诸葛亮命运的慨叹,一代将才最终功亏一篑,抱憾离世,留下的是昔人已逝,风采不再的旷古悲凉。 陆游作为一个失意的老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诸葛亮的钦佩和羡慕。钦佩诸葛亮的将才;羡慕诸葛亮遇到明主,得以大展宏图,成就事业。 对比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写于陆游62岁时,在山阴赋闲五年后,诗人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到临安觐见皇帝。在客栈听候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 课外阅读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孝宗淳熙13年春,陆游家居山阴,已经61岁。时诗人被黜在野,想山河破碎中原未复,感小人误国世事多艰。郁愤之情喷薄而出,遂作《书愤》。陆游曾说:“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英雄而无用武之地,陆游开篇直抒胸臆,把自己沉浸在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引出如山的壮志豪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颔联写两件战事。宋高宗绍兴31年冬,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击溃金兵。第2年,宋军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大散关。诗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用“塞上长城”典故明志。南朝宋文帝听信谗言杀名将檀道济,檀道济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年轻时就立下了征战沙场、收复山河的远大志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很有舍我其谁的劲头。现实是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个“空”字,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揽镜自照,却是两鬓先白,时日不多。身世之感,国家之痛,不由人不悲从中来。 尾联用诸葛亮坚持北伐故事。诸葛亮上表出师,忠心为主,是何等慷慨。虽然最终“未捷身死”,但名满天下。千载以来,有谁可与之相提并论?诗人实际是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以诸葛亮自况,意在斥责朝廷上下碌碌奸人苟安主降,也表明自己并未消沉的英雄气概,恢复中原的决心至死不渝。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出路,转而将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古贤身上,真是万般无奈。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