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12岁便能诗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非常伟大的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首页 *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追求,寻求。) (防守) 鬓发早已白了 (白白地) (代指抗金前线) (代指闲居之地) mì shù bìn qiú pǐ 下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我效仿班超)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机会建功立业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黯淡。 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结合注解,了解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①忆当年对敌的场景; ②梦旧日战斗,醒来发现战袍早被尘封的场景; 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思考:“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当年”二字说明什么? 提示: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时至今日,虽然军旅生活依然历历在目,时时入梦,可是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当年”二字表现了词人深深的无奈、惆怅之情及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无限憧憬。 下一页 上一页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思考:“觅封侯”——汉朝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远侯。作者借用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提示:抒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思考:“觅”有寻觅的意思,用在句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觅”既传神地写出了年轻词人追求功名的急切,也写出了词人自许、自负、自信和坚定执着的人生态度。 下一页 上一页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悲 凉 沉 痛 思考:词人的“关河梦”指的是什么?这句应怎样理解? 提示:“关河梦”指的是词人北上抗金、收复中原的心愿。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关河梦断何处”一句,语势急转直下,由先前的慷慨激昂,转为伤感悲凉,年轻时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而且也写出了心情的郁闷与惆怅。 下一页 上一页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思考: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品味该句的佳妙之处。 提示:“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无奈 悲愤 下一页 上一页 提示:“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州”并非意在叹老,只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感叹自己被迫退隐。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体会文章结尾“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 下一页 上一页 回首页 万里觅封侯: 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此借指立功报国。 尘暗旧貂裘: 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下一页 上一页 总结 正所谓“心有余(胡未灭)而力不足(鬓先秋)”,虽略显无奈,但那报国信念却愈老弥坚。 下一页 示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