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近法有力矩分配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9章 渐近法 §9-1 概 述 渐近法有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迭代法等,它们都是位移法的变体,其共同的特点是避免了组成和解算典型方程,也不需要计算结点位移,而是以逐次渐近的方法来计算杆端弯矩,计算结果的精度随计算轮次的增加而提高,最后收敛于精确解。这些方法的法物理概念生动形象,每轮计算都是按相同步骤进行,易于掌握,适合手算,并可不经过计算结点位移而直接求得杆端弯矩。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连续梁及无侧移刚架中应用十分广泛。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力矩分配法对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的计算特别方便,下面先介绍几个常用的名词。 1.转动刚度(也称为劲度系数)S 图9-1 它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数值上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如图9-1(a)所示单跨梁,A端为铰结,B端为固定端,当A端(又称近端)产生单位转角 时,需要施加的力矩为4i ,即转动刚度 ,若把A端也改为固定端如图9-1(d)所示,当A支座发生单位转角 时,引起A端的杆端弯矩仍为 4i 由此可以看出,转动刚度SAB的数值不但与杆件的线刚度i有关,而且与B端(又称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图9-1给出了远端为不同支承时转动刚度SAB的值,远端的杆端弯矩也标在相应的图上。 2.传递系数C 由图9-1知,当近端发生单位转角jA=1时,远端也产生杆端弯矩MBA,远端杆端弯矩MBA与近端杆端弯矩MAB之比称为传递系数,用C表示,即 。对于等截面杆件,传递系数C与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具体数值如下: 远端固定 C=1/2 远端铰结 C=0 远端定向 C=-1 远端弯矩 ,也称为传递弯矩,用MC表示 3.分配系数 图9-2所示刚架,A为刚结点,B、C、D端分别为固定、定向及铰结。设在A结点作用一集中力偶M,刚架产生图中虚线所示变形,汇交于A结点的各杆端产生的转角均为jA,各杆杆端弯矩由转动刚度定义可知 (a) 取结点A为隔离体,见图9-2(b), 由平衡方程 可得 M-MAB-MAC-MAD=0 M=MAB+MAC+MAD=(SAB+SAC+SAD) =M/(SAB+SAC+SAD)= M/ (c) 式中 表示汇交于A结点各杆端转动刚度的总和。将(b)式代入(a)式 (b) 式中mAB、mAC、 mAD称为分配系数,就相当于把结点力矩M按各杆转动刚度的大小比例分配给各杆的近端,所得的近端弯矩称为分配弯矩,用Mm表示。其中汇交于A结点各杆端分配系数之和为1,即 。 远端杆端弯矩MBA=MAB/2、MCA=-MAC、MDA=0,是由分配弯矩乘传递系数而得,即为传递弯矩。 4.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以图9-3(a)为例进行说明: (1)设想在B结点加上一个刚臂阻止B结点转动如图9-3(b)所示。此时只有AB跨受荷载作用产生变形,相应的杆端弯矩MFAB、 MFAB即为固端弯矩、,附加刚臂的反力矩可取B结点为隔离体而得: ΣMB=0 MB是汇交于B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代数和, 它是未被平衡的各杆固端弯矩的差值,故称为B结点上的不平衡力矩,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图9-3 (2) 原连续梁B结点并无附加刚臂,取消刚臂的作用让B结点转动, 就相当于在B结点加上一个反向的不平衡力矩如图9-3(c)所示。这时汇交于B结点的各杆端产生的弯矩 , ,即前面所述的分配弯矩。在远端产生的杆端弯矩即传递弯矩MC,它是由各近端的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得到的。 (3)将图9-3(b)、(c)两种情况叠加,就得到图9-3(a)所示连续梁的受力及变形。如杆端弯矩 以上就是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路,概括来说:先在B结点加上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