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研究
——对陕西省高校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
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中国近现史纲要
专业: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
姓名:李梦凡
学号:201432010307
指导教师:姜建芳
摘要: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信教大学生群体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逐步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以及对策。
调查方法与样本背景情况简介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82份,收到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96%。期间共有11所高校学生参与到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中来。其中男生占52.5%,女生占47.5%基本符合男女比例。从学历状况来看,专科生占5.8%,本科生占75.4%,研究生占18.8%。从专业情况来看,人文类学生占15.3%,理工类学生占74.6%,体育艺术类学生占5.3%,其他类学生所占比例为4.8%,基本符合现实高校专业情况。从政治面貌来看,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比例分别是党员占10.6%,共青团员转87.6%,群众占1.8%。从民族构成来看,汉族学生占90.1%,少数民族学生占9.9%。整体来看,本次调查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代表性。
调查结果分析
(1)信仰宗教的学生占有的比例不高
在调查的学生中,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的学生占90.4%,信仰宗教的学生占9.6%。在信教的的学生中,信仰佛教的学生占据了35.71%的比例,信仰基督教的占21.43%,信仰伊斯兰教和信仰佛教的人数所占比例均为7.14%,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数占28.57%。佛教在唐朝兴盛于今日的西安,至今在陕西省仍具有较大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却没得到多数学生的青睐,其他宗教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大学生宗教信仰受家庭宗教信仰及民族传统的影响较大
在调查中,有54.4%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信仰宗教的,24.9%的学生是受书籍报刊等媒体的影响,13.7%的学生是受传教人士的影响,5%的学生为其他因素影响。由此可见家庭的氛围环境对于个人信仰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家庭因素的影响”及“民族传统的影响”成为大学生宗教信仰不断增长的诱导力于推动力。
多数学生能基本完成宗教的规范,并对宗教信仰有正确的认识
55.7%的大学生表示“偶尔能够做到”坚持用宗教教义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29.4%的大学生表示“经常能够做到”;14.4%的学生则表示“不能做到”。在宗教信仰对个人道德行为的作用问题上,78.3%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中的救世、不偷盗、博爱他人对个人良好道德的培养有一定作用。71.2%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加深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78.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信仰,与迷信不同。
由此可见,当今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信仰意志比较坚定,对于宗教的内涵也有一定的把握。他们更注重内涵,不重形式,更重心理体验,不重外在规范。这是我们把握大学生宗教信仰不同之处的一个重要方面。
(4)多数学生对于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文化发展持认可态度
94.3%的的大学生认为“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98.7%的学生认为“宗教活动的开展和宗教文化的传播需要在法律范围以内进行”。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信仰宗教便是宽容的态度,说明当代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多元性,对宗教信仰的认同并不反对是不争的事实。
宗教离不开正确的引导
59.7%的学生认为“宗教不能与教育脱离”,25.4%的学生认为应当实事求是的对待,不仅是形式的分离,14.9%的学生认为“应该与教育相脱离”。由此得出,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实行一些措施来对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引导。
对策与建议
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本质。
树立科学观念,正确认识宗教信仰的内涵。在高校,由于缺乏对宗教应有的教育和宣传,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把宗教和封建迷信、风俗习惯混淆起来,对宗教的本质、功能等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神的存在和宗教信仰的需求。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积极引导,指导大学生辩证的看待宗教,吸收学习其中优秀的文化。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与压力非常大,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时在感到心里痛苦压抑时,他们便会转向宗教寻求心里的寄托与安慰,然而这会导致不正确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出现,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和认可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校园文化会给他们信念的支撑,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