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 有一位散文家,时常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 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 情感线索: 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 横的地域感: 美国 台湾 大陆 《听听那冷雨》的主题意蕴: 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描写, 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 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乡 愁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其诗常常洋溢着对祖国的呼唤和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追缅怀念之情,“乡愁”式的中国情结是余诗的一大主题 。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它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看(1): 霏霏冷雨 淋淋漓漓 淅淅沥沥 嗅(3): 清清爽爽新新 薄荷的香味 淡淡的土腥气 听(5-12):各种声音 调动各种感观写雨 听(5-12):各种声音 大陆:凄凉、凄清、凄楚 瓦屋:清脆可听、轻轻重重 古屋:黄梅雨—霏霏不绝 单调、耐听、回忆 台风雨—铺天盖地 雷雨—滂滂沛沛 西北雨—秋意弥漫 观雨 嗅雨 听雨 雨意盎然淋淋漓漓 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 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 对永恒的理想的追求 纵的历史感:太初有字 亡宋之痛 公寓时代 化用: 疏雨滴梧桐 声声慢 (宋)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化用: 少年听雨 虞美人 ·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思考、探究】 (1)“少年听雨”:?“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着力渲染的正是 “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2)壮年听雨”: “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3)“而今听雨”: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 【思考、探究】 1 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处境与蒋捷相识都是“饱经风霜”,都是面对萧萧秋雨,想到自己的一生,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 语言特点 特点一:句式长短参差,文言口语和欧化语言穿插,自如而连贯。 特点二:大量使用叠音词,化用古典诗句,节奏和韵律感强,描写细腻。 特点三: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力烘托了思想情绪。 白以为常,文以为变,俚以见真,西以求新。 ——余光中在2003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可以意会,亦可言传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