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地形图的测绘.pptVIP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地形图的测绘 等高线的几个概念 等高线的间距h——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的平距D——相邻两等高线的水平距离。 坡度i 三者的关系 i=h/D 典型的地貌 山头、洼地 山脊、山谷 鞍部 绝壁或悬崖 等高线的特性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同; ②等高线是一条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跨越邻幅或许多幅图后闭合; ③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才会重合或相交; ④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 ⑤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应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等高线密),表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峻) 。 3、注记符号 §8-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方格网、控制点坐标展绘 三、图根控制测量 四、控制加密点测量方法 §8-3 常规测图 二、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 各自責任 跑尺员: 观测员: 记录员: 计算员: 绘图员: 3 等高线勾绘 先勾地性线(连接地貌特征点),再内插等高线。 原理:比例内插法 (1)相邻两点的坡度视为均匀坡度。 (2)等高线之间的平距与高差成正比。 4、测绘地形图的一般要求 ①必须抓住地物、地貌特征点 ②正确处理视距长度。取决于测点间距离、比例尺、碎部点性质。长——精度低,短——影响速度。 ③合理掌握碎部点密度(特别是地貌点,必须是特征点。 ④适当取舍(小路、树,起方位作用)。 ⑤工作有计划,一般从图廓边开始。(针对你们,刚开始尽量先测简单的地方,慢慢熟练) ⑥加强测绘工作检查(搬站检查零方向)图上所有文字和注记尽量字头朝北. 5、跑尺方法 地物(除正确选择地物轮廓外,还要根据实地地物的分布,采用不同方法,保证不遗漏,不重复,简单): ①地物较多,分类立尺,避免连线错误。 ②地物较少,可采用螺旋形跑尺法,由近及远,搬站后,由远及近。 ③如果有两名跑尺员,要分工明确。 ④晴天上午测图,最好在测站西方立尺,下午在测站东方立尺。 §8-7地形图拼接、整饰、检查及验收 §8-4 电子平板测图 §8-6 水下地形测量 二、水位观测 1 导线测量: 四等水准限差: 前后视距离差 5m 前后视距离累积差 10m 黑红面读数差 3mm 黑红面高差之差 5mm 高差闭合差 ±20√L mm 或± 6√n mm 2 高程控制测量: 导线全长精度:k = f / ∑D ≤ 1/2000 导线角度闭合差: 1 交会法: 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交会等 2 支导线法: 3 视距导线法: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等 计算公式: D = K n cos2 ? h = D tg ?+ i - l 一、碎部测量基本方法 极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1 施测方法: ①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i,架图板 ②测定竖盘指标差x、选定零方向。 ③碎部点立尺、照准、观测、记录、计算  读取水平角、上、下、中三丝读数、竖盘读数  计算水平距离D及高差h,算出碎部点高程H ④用半圆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极坐标法将碎部点缩绘到图纸上,并注上高程 ,进而勾绘等高线。 ⑤重复②至 ④步 在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测量碎部点位置数据(水平角、水平距离、高程),用绘图工具展绘到图上的一种方法。 B A a b i 上丝读数 中丝读数 下丝读数 竖直角 水平角 2、 碎部点选择:地物、地貌特征点 ①应选择能反映地物形状的特征点。如房角、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等。 ②地貌选择在山顶、鞍部、地性线坡度变化的点、山脚线等控制地貌形状的特征点。 ③为如实反映地面情况,即使变化不大的地方,每隔一定的距离也应该立尺测取碎部点。 ④碎部点测量前,观测员与跑尺员应该先在测站上研究需要立尺的位置和跑尺方案。 方法:计算法、目估法、图解法 步骤:定有无、定条数、定两端、平分中间 图上: 48mm / 6.4m = 7.5mm / m 首点:(22-21.2)×7.5mm = 6.0mm 尾点:(27.6-27)×7.5mm = 4.5mm 平分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