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相平衡原理.pptVIP

  1. 1、本文档共1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2. 分析相图的方法和规律 ⑴ 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 D1:二元一致熔融化合物 D2:二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 * S1:三元一致熔融化合物 S2:三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 判断界线的性质 C A B S · e1 e2 e3 K J R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组成点的连线相交,若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若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L+B S L C+S · C S e3 K J R A B e2 e1 ⑶ 三元无变量点性质的判断 a. 划分副三角形 b. 判断三元无变量点对应副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J:L S+B+C R:L+A C+S K:L+A+B S B 三元无变量点 在对应三角形 之外 一条边之外 (交叉位置) 判断 一次转熔点 此边两端的固相为析晶相,另一相为转熔相 一顶点之外 (共轭位置) 判断 二次转熔点 此顶点的固相为析晶相,另二相为转熔相 之内(重心位置) 判断 低共熔点 三个顶点均为析晶相 界线上温度下降方向的判断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温度最高点 * L3 L4 L5 SE 例1 写出M3熔体冷却路线 1. 计算初析晶相 最大含量 M3L3/AL3×100% * 例2:判断化合物性质,划分副三角形,判断三元无变量点性质,并写出平衡方程,在相图上标出温降方向。写出M4熔体冷却路线。 解: S:三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 副三角形如图所示: R1:一次转熔点 R2:最低共熔点 R3:最低共熔点 * 温降方向如图所示: M4熔体冷却过程 SR1 S’R1 L4 SR2 * 计算: 1. 刚到R1点时固、液含量?离开R1点时固、液含量? 刚到R1点时,各相为A,B,L ∴L=SR1M4/SR1R1×100% S(A+B)= R1M4/SR1R1×100% 离开R1时,各相为B,S,L ∴L=S’R1M4/S’R1R1×100% S(S+B)= R1M4/S’R1R1×100% * 2. 刚到R2时各相含量?析晶产物各相含量? 刚到R2时,各相L,B,S ∴L=SR2M4/SR2R2×100% S(S+B)= R2M4/SR2R2×100% 析晶产物组成点在M4点,所以过M4在副三角形SBC中作双线。 、图1是A-B-C三元系统相图,根据相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判断化合物的性质;(2分) 2.在图中标出各界线上温度下降方向及界线性质;(4分) 3.划分付Δ;(2分) 4.写出三元无变量点的性质及对应的平衡过程。(6分) 5.写出M熔体的冷却过程(图中画出路线及对应的冷却式)(6分) 6.写出M熔体刚冷却到的析晶结束点时各相的相对含量及析晶结束时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用线段比表示)。(6分) * * 六、三元专业相图分析应用 1.CaO-Al2O3-SiO2相图 系统包括一系列重要硅酸盐工艺产品、高炉矿渣及天然矿物。 判断相图的步骤: 1.判断有多少化合物的生成, 判断化合物性质。 2. 用连线规则判断界线温度变化方向。 3. 用切线规则判断界线性质。 4. 根据无变量点划分副三角型。 5. 确定无变量点的性质。 6. 分析析晶路线。 7. 应用杠杆规则计算各相含量。 * * * * * * * * * * * * * * * * 配料1位于△BSC中,它的高温熔体根据三角形规则应在P点析晶结束,结晶产物应是B、S、C三种晶体。熔体1位于B的初晶区内,冷却到析晶温度,首先析出B晶相。此时固相组成点在B点。液相组成则沿着B1射线向背离B的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从液相中不断析出B晶相。 * 当液相组成到达低共熔界线e2P上的a点时,从液相中同时析出B和C两种晶相,此时P=3,F=1系统的温度可以继续下降,液相组成将沿着e2P线逐渐向P点变化,相应的固相组成离开B点沿着BC向C点方向移动。当液相组成到达P点时,固相组成在BC边上到达b点。 * 液相在P点进行转熔过程,液相回吸原来析出的B晶相,析出S和C晶相,即L+B→S+C,这时P=4,F=0。系统的温度不变,液相组成也在P点不改变,但液相组成量在不断减少。由于固相中增加了S晶相,所以固相组成点不再停留在BC边上,沿着b1线向△BSC内的1点变化。当固相组成到达1点,与原始熔体组成点重合时,P点的液相消失,转熔过程结束,结晶结束。最后的析晶产物为B、S、C三种晶相。 * 配料2在△ASC中,它的高温熔体将在E点析晶结束,结晶产物为A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