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第六篇)记承天寺夜游.docVIP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第六篇)记承天寺夜游.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第六篇)记承天寺夜游

第6篇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重点实词(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3)怀民亦未寝 寝:入睡(4)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5)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6)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7)盖竹柏影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8)但少闲人 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9)解衣欲睡 解:脱脱下欲:想要(10)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11)何夜无月 何:哪里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今义:名词耳朵(2)月色入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一词多义(1)遂:①遂至承天寺 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打洞(2)寻:①寻张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步在文中意思为散步二、成语积累积水空明三、名句积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关键句子翻译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五、文意理解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是什么?(1)写月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六、文章中心概括本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用美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怀。中考真题与名师预测一、(2013·沈阳)阅读选文完成文后各题。【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 轼方山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zào),字季常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共同余告之故    缘故原因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点拨:B项中的“见”都是“看见”的意思;A中“过”分别为“经过”和“过错”的意思;C中“意”分别是“神情”和“情趣”的意思;D中“所以”分别表示“……的原因”和“通过……来用……来”的意思。故选B。]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__②苏二、(2015·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王子猷居山阴【注释】①猷:读yóu。②山阴:今浙江绍兴。③皎然:洁白的样子。④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⑤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⑥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⑦就:拜访访问。⑧经宿:一整夜。⑨造门:这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喜悦)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经宿方至 方:才、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便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造门不前而返。到了(戴安道)家的门口没有进去就回来了。两段文字都是写深夜寻友请比较两人的异同点。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到自己的朋友。不同的是:【甲】文为了找好[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大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两篇文章都是关于作者访友的事这是相同处。所不同的是甲文找到了朋友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