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十大名家之林绍基先生的艺术世界.docVIP

中国山水画十大名家之林绍基先生的艺术世界.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山水画十大名家之林绍基先生的艺术世界

中国山水画十大名家之林绍基先生的艺术世界   川南书画家林绍基先生是一位“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的辛勤耕耘者。他现已年届花甲,其气儒雅冲和,颇见昔贤之韵。   林先生祖籍福建长乐,出生在四川合江。幼承家学,颇得早慧之誉。后师从吴昌硕门人张静涛先生和著名书画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冯建吴先生。重文气、重修养、重笔墨内在的境界,始终是林先生一生的奋斗目标。他早期以书法出名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书法界刚步入正规的时候,他的小楷作品就获得全国职工书法一等奖;继而多次入选全国展和中青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书法报》曾以《雄厚书风本于心行》一文作专题报道。林先生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后,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他一直以书画诗词兼修为业,走着传统文人的路子,并不喜欢单一的发展方向。国画由明清上追宋元,尤对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十分倾心,用功最多。北京画家江平在序林绍基《花鸟画小品册》时说:“林绍基先生之所以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非单靠天才,更感人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地钻研、如痴如醉地追求,炼就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可谓中肯的评价。   林先生还工于吟咏,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其诗清新朴实,淡而有味。并不刻意雕琢,但亦显功力。如其题画诗:“漫随书卷泛天涯,帆影依稀忍离家。白云却嫌春色晚,故穿梅树作飞花。”“铁骨冰心本自然,何需姿媚逗人看。此君风度原高绝,岂是胭脂画牡丹。”以诗寄情,画品尤高,令人想起石涛、朱耷、杨文骢、郑燮等落拓文人的高风亮节。林先生的书画品格赖诗文滋养而得其高远和脱俗,而书画实践之勤又为诗文创造了深远的意境。互相升华,相得益彰,非一般书画所能比。   林绍基先生近五年来艺术事业进入高峰时期,但一场不幸却陡然而降——爱子因癌症早逝。林先生痛不欲生,关门谢客,忘命地含泪挥毫,借其悲愤、其落拓、其寂寥,倾泻激情,穷而后工,老而愈健,创造了大量的书画精品。150米的《长江小三峡风光图卷》巨作,从写生到今日完成花费了近十年时间,利用了历史上所有的皴法、染法、点法等笔墨技巧,将小三峡的各种美丽风光描绘出来,旷世宏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必能引起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们的共鸣。他的艺品和人品被很多单位所敬重,相继邀他写字作画。1994年应天安门地区管委会之邀为天安门作巨幅山水《蜀江春泛》颇受好评,也算是对他艰苦耕耘的回报。   林先生的工夫来自对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和勤奋临摹,对经典之作更是心追手摹,心领神会。林先生拿出精致的20本大型书法册,是他女儿为他装订的古线装册页,临摹和创作都有,洋洋壮观,可见林先生用功之勤,真草篆隶行各体都花费了他大量的心血。沉浸传统,挖掘经典,发展个性始终奠定在解读法帖名碑上。林先生认为书法的线条是绘画的基础,必须花工夫来锤炼,来创造。他临《石鼓文》篆书,《赵子昂仇锷碑》楷书,《好大王碑》隶书及《张黑女墓志》等魏碑形神毕肖,胜于自运。他的花鸟画清逸古淡,水仙、荷花、菊花、玉兰、梅花等君子的象征形象,更是他的心仪之物,配以鸟的活泼,生趣立显,境界空明。山水多是八尺以上巨幅,无论大写意还是小写意都极讲究用笔用墨,线条厚实又而灵动,书法意味很浓。在对古帖的学习中,他并非是机械地临仿,而是注重用腕使毫,精神呈露。他相信姜夔《续书谱》所言:“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务遒劲则俗病不除。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自然精进不息,日有所成。精研篆隶,详察古今,务求尽善尽美,铁画银钩,八法具备,精神由此出焉。他花了很多工夫写《石门颂》、《好大王碑》等,注重线质的力度和变化,更融进墨色的枯、淡、浓、湿,有时用作画笔写字,追求多种趣味。其画擅花鸟与山水。从明清“八怪”“四王”入手,更喜近代名家如缶翁、萍翁等大气之作,不喜小巧的雕琢,而重巨幅之奔放。他常说,传统的东西现在很少有人能精通了,人们只通一种便去博取功名了,很是遗憾。尤其是时人借“写意”之借口,忽略对基本功的训练,对“四王”的法度贬低,投机取巧,误人子弟,实际上不是艺术家的学习态度。他的山水图式多从古人来,而笔墨的新意却是自己的,所以在“似与不似之间”他找到了表现个性的笔墨语言。花鸟的简练、苍润而意趣丰富,山水的厚重、繁密而逸气弥漫,都得益于古贤的启迪和他的感悟能力。   林先生认为,当在书斋运用精熟后,则到大自然中去感悟,去印证,去启发就来得快。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身即山川而取之”,长江沿岸录下了他辛勤的足迹。他养鸟来观察其动态,并力求画得有情致。对山水自然贵在悟其通变之理,而不在形质之尽似。眼中之山水与胸中之山水和笔下之山水都不相同,以我神入古神,笔墨处处醒透。最能代表林先生绘画水平的力作是150米《长江小三峡风光图卷》。此卷集雄、奇、清、幽于一卷,古法新风,笔墨练达,其境云霞飘渺,烟波苍茫,层峦叠嶂,境界宏阔,变化神奇,诚为巨构也。当技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