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感悟高考】(2012·浙江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 (1)因为秦国地广人稀,希望能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2分)“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2分)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分)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秦国战斗力大大增强 *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破坏。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逐渐瓦解, 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思想:“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理论依据 军事: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社会:改革变法潮流 商鞅变法的背景 客观 大发展 大动荡 大变革 主观 必要性 可能性 大形势:生产力的发展 小状况:秦国相对落后 大形势:春秋战国改革变法潮流 小状况:有利条件、历史机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易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平籴法”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共同作用: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反映的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早年立志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热衷于法家学说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初投魏国 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弃魏从秦 秦孝公求贤若渴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 以巩固统治。 学科网 二、变法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 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措施?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材料一: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 食货志》 经济方面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增强经济实力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经济方面 材料三:(商鞅)平斗桶权衡仗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统一度量衡 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利于统一赋税,消除割据势力 商鞅铜方升 经济方面 3.统一度量衡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㈠富国之策:(经济)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二、变法措施: 体现以农求富的思想 zxxk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商鞅变法为了强兵和加强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变法措施: 学科网 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禁私斗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提高军队战斗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