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中国石窟艺术概论-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的传播ppt
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的传播
博物馆学专业
1
一
丝路驼铃
石窟梵音
2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路由来
3
4
5
6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第323窟】
7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8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9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罗马 伊朗 阿富汗 中亚 印度 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西安 西亚 长安 今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欧洲
10
11
石窟艺术
12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丝绸之路渐渐没落了,究其原
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原因之一——环境气候
科学家们从位于新疆南疆焉耆盆地的博斯腾湖钻采了一段总长7.2米的岩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公元8世纪末,博斯腾湖有浅化、盐化的迹象,地区气候迅速转为干旱,湖水蒸发量变大,湖水变浅。博斯腾湖地区的急速干旱,必然造成沟通丝绸之路的一些绿洲的消失,过往客商在此难以找到歇脚之地,最终导致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另外,在博斯腾湖地区发现了不少中外古钱币,但其年代均在公元8世纪末期以前,以此可佐证这里气候的急速干旱导致了丝绸之路在唐末以后的衰落。
丝路衰落
13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因素之二——历史因素
汉代开辟的这条丝绸之路时而因为政治对立、民族矛盾乃至战争而一度中断。公元10世纪中叶以后,宋王朝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处于敌对的形势中,影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受战乱影响,陆上的丝绸之路几度中断。南宋建都于东南的杭州,加之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盛起来。相对来讲,陆上丝绸之路要比从前有所衰落
14
影响丝绸之路变化的因素之三——海上丝绸之路的超越
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郑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对张骞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尤其是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超过了传统的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国王,以美丽的丝绸为纽带,与亚洲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把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使得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受到有力的冲击,再加上本身存在不利于其发展的条件,路上丝路最终走向了衰落。
15
结束语
丝绸之路的道路漫长而久远,而且无始无终。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也曾经是被战争铁蹄践踏过的道路。今天,人们已经忘却昔日曾经有过的苦难, 而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光明之路。
16
二
早期佛像的艺术风格
17
早期佛像的艺术风格
佛陀在世时,不曾有人为他造像,佛陀灭寂200-300年,开始出现以足印、菩提树、法轮、莲座等图形代表佛陀。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信徒需要崇拜更为直接的、符合他们心中最高审美形象的佛陀形象,于是佛陀造像应运而生。 1世纪后﹐随大乘佛教的流行﹐信徒崇拜佛像渐成风气﹐遂有佛像的创作。
18
犍陀罗和秣陀罗艺术
佛足印
19
1、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是南亚次大陆西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佛教艺术。形成于公元1世纪﹐5世纪后衰微。是亚历山大东征时遗留的士兵与东方文化融合的结果。以希腊、罗马式装饰手法表现印度、罗马题材,流传到我国新疆地区,为我国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带来了希腊罗马风韵。
20
犍陀罗和秣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因其地处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又受希腊﹑大夏等长期统治﹐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
21
佛陀立像
公元一世纪(公元六年,现存最早的犍陀罗佛像)
22
犍陀罗艺术
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佛及菩萨像有时且带胡须。
23
犍陀罗艺术
24
犍陀罗和秣陀罗艺术
佛陀 公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