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纤维横断面 内部微孔化 表面粗糙化 截面异型化 纤维纵表面 (4) 吸湿基团 (1) (2) (3) 纤维形态结构表征 三叶形纤维截面与纵向 短纤维性能 线密度 (dtex) 1.22~1.43 断裂强度(cN/dtex) ~ 5 断裂伸长(%) ~ 20 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纱线结构设计 织物组织结构设计 织物吸水性能 织物风格KES评结果 (1)原料为三叶形涤纶(T)/棉(C)(80/20)混纺纱线; (2)织布用纱设计为以下2种: J 60英支/2;初捻110捻/10cm,复捻90捻/10cm,ZS J 80英支/2;初捻125捻/10cm,复捻100捻/10cm,ZS 纱线结构设计 编 号 经纱 tex(英支) 纬纱 tex(英支) 经密 根/10cm(根/英寸) 纬密 根/10cm(根/英寸) 1 J7.5×2(J80/2) J7.5×2(J80/2) 511.5(130) 295(75) 2 J10×2(J60/2) J10×2(J60/2) 472(120) 236(60) 织物组织结构设计 各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1 各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2 织物吸水性能 样品号 测试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吸水高度 (cm) 14.7 13.7 15.8 17.3 14.3 14.1 15.3 14.9 13.3 0 7.1 8.1 10.2 水滴消失时间 (s) 1.32 1.97 3.98 1.03 1.97 1.22 1.38 1.40 1.68 ---- 51.78 1.14 1.50 接触30秒吸水量(g/cm2) 0.024 0.02 0.02 0.03 0.024 0.024 0.027 0.023 0.016 0.002 0.014 0.018 0.020 最大平衡吸水率(%) 130.6 117.1 120.6 159.1 146.8 153.7 151.7 155.3 137.1 10.18 128.5 189.4 122.9 标准状态排水 速率(%/min) 1.51 1.41 1.80 1.36 1.56 2.02 1.28 1.48 1.58 1.80 1.74 2.27 1.50 注:织物组织结构及组成为:(1)双面斜纹(T80/C20);(2)平纹(T80/C20; (3)斜纹(T80/C20);(4)斜纹(T100,吸湿排汗涤);(5)双斜(T80/C20 ); (6)方格(T80/C20);(7)单斜(T80/C20);(8)方格(T80/C20);(9)平纹 (搜集样品);(10)平纹(常规的T100);(11)双面斜纹(C100纯棉); (12)平纹(T40/C40/R20);(13)军港绸平纹(T80/C20)。 其中:1~9号样品为本研究的样品。 织物风格KES评结果 从基本手感、综合手感两方面考虑 男士冬季礼服衬衣面料硬挺度(KOSHI)、丰满度(FUKURAMI)两项都超过9,平展度(HARI)也达到8.89,但爽滑度(SHARI)较差; 作女士冬季薄型衣料硬挺度(KOSHI)、丰满度(FUKURAMI)、平展度(HARI)三项基本手感值均大于7,且丰满度(FUKURAMI)达到9.08。 项目总结 (1)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即同时采用多项措施达成: 1)纤维亲水化; 2)纤维截面异型化; 3)纤维表面粗糙化; 4)纤维内部结构微孔化;     实现了织物的润湿、吸湿、排汗、速干功能。 (2)上述对纤维化学及物理结构改性的实施,是通过了研制特殊化学结构的共聚酯,与常规聚酯按照一定的比例共混,控制共聚酯的特性粘数,使其在纺丝过程中分布于纤维截面的各部位,再对织物进行可控的碱水解,达成了上述的 4 项微观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形成。 (3)利用所制得的纤维设计并织造了多种组织结构的织物,与收集到的国内外同类织物吸水、排水、干燥性能比较的结果表明,开发的织物具有明显的优异性能。 缺乏特点和个性,同质化特征明显 来样加工,仿制为主 自主创新设计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打造品牌、加强设计、提升质量 在新型纤维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设计产品的定位准确 消费地域 消费时间 消费群体 消费事件 体现特点和个性 注重产品(面料)的外观设计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是关注产品的外观。一件好的作品对人的眼观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在选择性能优良的纤维的前提下,要重视纺织品的结构及图案和色彩设计,体现趋势和时尚; 任何一个好的产品都是技术与艺术的完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