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7广东高考调研题(A).doc
07广东高考调研题(A)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
?
学校: 班级:高三( )班 姓名: 座号:
?
题号
一
二㈠
二㈡
二㈢
三
四
五
六
总评
得分
?
?
?
?
?
?
?
?
?
?
注意:三、四两大题是选考题,考生只选做其中一道,记分也只记一道的分数。
?
Ⅰ卷 (阅读70分)
必考题(40分)
10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3题。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李翔海
“文化生态模式”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基本的世界图式可名之为“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图式,表现出的平衡性是其颇为独异的一个理论特质。
所谓平衡性,即将万物走向和谐看作是一个趋向于生机平衡即事物的构成要素之间和谐共处、共生并形成相对稳定、协调之均势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存在要素而言,它们均是由既相区别又相渗透从而形成两方面即阴阳构成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互相渗透的。阴阳互渗互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需、调协而生化万物,成为中国哲学世界图式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本身即是相互渗透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看作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其二,就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亦体现为阴阳之间在相互对峙的平衡中通过此消彼长的不平衡而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亦即将事物的变化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国哲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在作为理解天地宇宙之基本观念框架的“阴阳五行”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三,就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即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均合理合度的状态。《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尚中”的价值取向,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如果说中国哲学中的“中和”理念是以中求和的话,那么,“中庸”则至少包含了为人处世以“适度”(无过无不及)为原则,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随时而中(时中)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有机的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
(节选自2005年8月9日
?
1.下面对中国哲学“阴阳”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阴阳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中共生的一对相对稳定的基本要素。
B. 阴阳二气是互相渗透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C. 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需调协而产生的,概莫能外。
D. 阴阳之间的均势必须平衡而稳定不变,这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万事万物均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对峙。
B. 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互间由平衡到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
C. 中国哲学用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论来推算事物的变化发展、包括人的命运的发展动态。
D. 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独异的一个平衡性特质,就是追求动态的平衡。
3.对中国哲学“中”的理念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 中国哲学的“中”就是取中间路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使事物的诸要素构成合理合度的状态。
B. 在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上,中国哲学走的是“尚中”之路,其源头可上溯到《周易》。
C. 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内容极为丰富。
D. “中庸”是中国哲学一个“中”的重要理念,强调无过无不及,为人处世要适度。
E.中国哲学主张以中求和,又强调和而不同,因而这样矛盾的各要素要寻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只能是一个矛盾互补的过程。
?
30分)
㈠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juān)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边边角成立条件的三次讨论.doc
- 关注2017年第10期.doc
-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浩特工务段钢材渠.doc
- 农五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
- 出生时间(公历)2010年09月04日19点.doc
-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第.doc
- 初等数论与中学数学竞赛.ppt
- 加强战略性高科技货品出口管制措施.doc
- 北京友谊医院进修表.doc-进修科目.doc
-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委托课题立项申请书-附件1.doc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