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形式多样的运动与力.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形式多样的运动与力.doc

第三章 形式多样的运动与力 四、新知识新策略 1 . 如何进行新教材分析? 【 案例呈现 】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重力》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初中物理第十二章中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由“重力是怎样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方向沿什么方向”、“我们可以认为重心的作用点在哪一点”四个核心问题组成。 新教材以“模拟引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以牛顿的研究成果作启示,启发认识神秘宇宙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再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研究“重力与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教材巧妙地回避旧教材层面上的简单的实验研究,设计成了“探究实验”,侧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探究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将实验数据绘成图象,通过图象的描绘来形象直观地展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并掌握一般的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1 . 知识与技能 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小故事”,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关键: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 教法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以获取各种信息,“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和分小组进行亲身体验并总结。 五、教学程序设计 1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共同体验引出重力。 2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 .通过实验和结合多媒体学习“重力的方向”。 4 .根据生活中的体会,结合学生自主实验学习“重心”的知识。 5 .应用与拓展。 【案例点评】 本案例以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的理念为依据,按照教材分析的一般程序,准确把握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的特点及逻辑关系,进行了全面而有重点的分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有效实施作了很好的基础性工作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判断合理,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具体,重点和难点把握恰当,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实际及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在教法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本案例设计中,紧扣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利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突破,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排除学习障碍、形成科学概念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理论点拔】 一、教材分析的目的 1 .通过教材分析和研究,可以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两次转化 即以“书本语言——教学语言——学习语言”的模式,实现由书本语言经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教学语言,再由教学语言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语言。使书本上贮存状态的知识经传输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并能从中体验科学的形成过程。 2 .通过教材分析,可以掌握局部知识和整体知识之间的关系 物理知识本身的结构在教材中有着很强的逻辑规律,通过阅读和研究教材,可以找出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 .通过教材分析,能挖掘出知识的价值 因为知识的价值具有隐蔽性,对教材中的价值“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对物理知识所隐含的价值的分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挖掘知识价值是教材分析的主要目的。 4 .通过教材分析,可以选择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只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最优化的教与学的方法,才能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保证。 二、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据 1 .教材分析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掌握着教材分析的走向,体现了学科的特点和被分析教材的自身特点等因素,包含了各种具体的教学目标,它是编写教材和指导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 .依据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物理学科体系中,各部分的知识内容都是融会贯通的,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进行教材分析时,要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兼顾各个分支和不同层次的物理知识。 3 .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基于这一点,教材分析必须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特点。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