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题----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一)找生字、读准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 (二) 提示: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7、作者在文中自称“闲人”你对此怎样理解? 一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 ,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人。 主题: 本文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 一个 片段,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写作特点 1.写月不着一个“月”字。 2.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突出一个“闲”字。 理解填空:1、夜游的原因 2、至承天寺的原因 3、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念无与为乐者 欣然起行 4、写心理活动,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喟叹情绪 5、显示我与怀民“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 念无与为乐者 6、用比喻修辞写月下庭中景物: 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写倒影清丽淡雅: 7、点睛之笔: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末三句抒写了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______”二字,反映了他的 —————————— 的心理活动。 闲人 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 苏轼描写月光曾有非常经典的句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 承天寺 承天寺 碧水之月 作者简介:苏轼字——,号——,朝代——,他与父亲、弟弟合称 ———。均在——“八大家”之列,他与——并称“苏辛”。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 三苏 辛弃疾 背景: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任,因作诗有讪谤朝廷之意,被弹劾(hé)下狱。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作者在这种心境下,写出这篇字简意深的短文。 (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jiě xìng suì qǐn bǎi 解释下列词语: (1)念: (2) 寝: (3)相与: (4)中庭: (5)空明: (6)藻、荇: 考虑,想到 睡觉 共同,一起 院里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7.欲: 8.欣然: 9.但: 10.但少闲人: 11.闲人: 打算 、想要 高兴的样子 只是 清闲的人 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盖: 原来 为乐: 作乐 译句: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