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历官记室参军、法曹参军、尚书度支郎。齐时侍奉文惠太子,校四部图书,撰定明帝遗诏,任黄门侍郎、御史中丞、国子祭酒等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与诸文士交游,与萧衍、王融、谢朓、任昉、范云、萧琛、陆倕同游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号称“竟陵八友”。因助梁武帝萧衍建帝业有功,入梁后,任尚书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因触怒梁武帝萧衍,天监十二年(513)忧惧而卒,年七十三卒,谥曰隐,世称沈隐侯。沈约为齐梁文坛领袖,学识渊博,精通音律,诗文兼长。其时谢朓善诗,任昉擅文,沈约兼??有之,萧绎尝论:“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梁书·何逊传》);钟嵘谓其“长于清怨”,“五言最优”(《诗品中》)。沈约曾与谢脁、王融等人创“四声”“八病”说,开创“永明体”,推动了诗歌向格律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京师莫比。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为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传。尝侍宴,有妓师是齐文惠宫人。帝问识座中客不?曰:“惟识沈家令。”约伏座流涕,帝亦悲焉,为之罢酒。约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藉势,颇累清谈。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进一官,辄殷勤请退,而终不能去,论者方之山涛。用事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政之得失,唯唯而已。;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至于范云、沈约,参预缔构,赞成帝业;加云以机警明赡,济务益时,约高才博洽,名亚迁、董,俱属兴运,盖一代之英伟焉。 ; 沈约一生著述丰富,有《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然皆佚。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今存《宋书》一百卷,明人张溥辑有《沈隐侯集》。《梁书》卷十三、《南史》卷五十七有传。 ;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襃、刘向、扬、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馀烈,事极江右。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自建武暨于义熙,历载将百,虽比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讬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搉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本篇所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概括论述了从远古至刘宋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一是阐述了关于声律的理论。前者体现出沈约的文学史观和审美观;后者则为沈约自矜的独睹之秘。以下分述之。;  就前者言,沈约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纵论历代文学,对先秦至刘宋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轨迹作了精要的概述。他追其源,溯其流,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