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采薇.》

情感思路: 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个痛快,唯恐其忽然终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课后思考 结合杜甫诗风“抑扬顿挫”的特点,来对比赏读这首诗,看看能否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1、诗经·采薇(节选) 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 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 的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雅” “颂” 三大类。《采薇》是《诗经·小雅》的一篇。 “风” :大多为民间歌谣(160篇)。 “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 作的宫廷乐曲歌词(105篇)。 “颂”:宗庙祭祀乐歌(40篇)。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 二、反映当时的婚姻生活 三、反映当时的战争徭役等 现实主义诗篇!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诗经简介 (艺术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1、诗经·采薇(节选)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wēi yǐ fēi yù 写作背景: 西周时期,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的机会,侵扰北方边境。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出兵征讨,这首诗反映的大约就是这次战争的情况。 xiǎn yǔn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如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随着春风轻轻飘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思:语气助词。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雨:下雨。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 1、诗经·采薇(节选)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杨柳 雨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这首诗以柳代春,以雪代冬,借景表情,极富形象和感染力。《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 。 1.借景抒情。 诗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之情;用雨雪纷飞,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2.以乐写哀,以哀衬乐。 以春风杨柳之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之寒冬,衬凯旋之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3.对比。 将时序“今──昔”,景物“柳──雪”, 人生“往──来”剪接融汇。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春天,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有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来描写这场春夜细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