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与古代水文化
汉字与古代水文化
汉字与古代水文化
由于泉源义近,二者后来便组合成一个双音词源泉,可以泛指一切事物的源头。由水之源引申为一切事物的源头绝非偶然,考古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都表明,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因为大河两岸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依傍着河流,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华文明也不例外,以黄河、长江为主的大大小小的水系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而且也孕育出了博大的中华文化。汉字之汉从水,也可见中华文明与水的关系。汉本为水名,即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古人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后,因其发迹于汉水流域而定国号为汉,在强大的两汉王朝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汉族与汉语,记录汉语的文字也因此被称为汉字。
论文联盟www.L 不同地区的文明在起源于水边这一点上是相似的,而不同民族对水的认识却可能存在差异。水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像水从高处顺流而下之形。而古埃及文字中的水则写作,像水面波纹之形。这两种古老的文字在造水字时,同样地直接取象于水的形态,然而却一为竖,一为横。甲骨文之水是顺势而流,描绘的是水的流动之貌;古埃及之水是平面的水纹,描绘的是静止的水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地貌来寻求原因。我们知道,中国与埃及的地势是不同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和山区,顺着地势向东而流,先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不废江河万古流,于是取水的流动之态而造水字。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流入埃及后已经是下游,所以埃及地势开阔平坦,支流呈发射状,而非朝一个方向流淌,水面也相对平静,于是以微波荡漾的水面来造水字。由于地貌的差异,形成了同样是象形的水字,一为竖的流动状,一为横的静止状。另一方面,汉字字形在某种程度上受汉民族思维习惯的影响。在古人观念中,水沿着河道流淌才是常态,而水横流则是水灾。
水顺着河道而流,可以灌溉天地,为民谋利,故为水利。《说文》中有(即畎字)、(即浍字)、川三字,小篆分别作,,,皆像水顺流之貌,是上古时期的农田水利设施。从形体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是水流大小不同。《说文部》:,水小流也。小篆像一弯小小的水流的样子,表示田间小的排水沟或引水渠。《说文部》:,水流浍浍也。浍从水会声,会同时也表义,表示会合水流之义,所以就是由小水流汇合而成的较大的排灌渠。川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等形,其构意均像两岸间有流水,故指流通的水。农业文明兴起后,引河水灌溉农田,川便成了农田水利设施。《说文川部》释川曰:川,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距川。言深之水会为川也。大意是说,把和等水流深挖疏通,使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川。《周礼考工记匠人》把田间的灌溉渠, 按其大小和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遂、沟、洫、,最后由汇集成川。可见,在整个排灌系统中,最小,川最大,中间依次有遂、沟、洫、,一共六级,水利设施非常完善。这说明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很早就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已发现距今6000多年的原始水田遗址及其排溉设施,如在公元前4700年左右的浙江吴兴邱城遗址中发现了大小不同的排水沟和引水渠。《诗经》中也有引水灌田的诗句,《小雅白华》载:池北流,浸彼稻田,讲的就是用池的水来灌溉稻田。
水横流则为水害。汉字古文字中也有像古埃及水字类似的形体,但却是用来表示大水泛滥成灾。甲骨文中有、等形,皆是大水横流之形,表示水不顺河道流淌,是水灾之灾的本字,体现了古人不顺即为逆,逆即成灾的观念。灾字在甲骨文中还可以写作,在川中加一横,意为河流中间被堵塞。大水横流,河道被壅塞,水便不能顺流入海,势必造成大水漫溢,淹没农田,摧毁村庄,影响人类的生存,可见古人对水患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在世界各大洲的古老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史前大洪水的传说。在中国,相传在远古时期,上天发大洪水惩罚人类,地面上汪洋一片,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两人躲在大葫芦里才幸免于难,成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在西方,则有诺亚带着家人登上方舟躲避洪水的故事。在苏美尔、印第安等许多古老民族中都有这样的神话传说,因此,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始于大洪水传说。
在洪水侵袭时,古人并不是束手待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与洪水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流传着很多治水的故事。在中国,最为广泛传颂的治水英雄就是大禹。上古尧帝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尧先派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采用堵的方法,没有把洪水制服,被处死了。尧又派鲧的儿子禹去继续治洪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采用开通淤积、疏浚河流的方法,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洪水。疏浚的浚又写作,其古文字字形正反映了古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