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答辩PPT.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答辩PPT

* 等 成果完成单位: 二〇一六年七月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成果完成人: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我院地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这里拥有以中国二重、东方电气等国家大型企业为龙头,1000余家配套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50年来,学院与企业唇齿相依。 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紧迫的需求。高职教育必须尽快适应这种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研究背景 从2002年起,我院与中国二重、东汽联合成立课题组,对全国328家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以数控、焊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为载体,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即“1221”模式。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司徒渝在中国二重集团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成果简介 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1221”模式) 把学校建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 实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 全面推行“双证制” ; 建立一个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制造类高职办学难度很大,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先进教学设备不足、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差,仅靠政府投入难以解决,企业直接出人、出钱、出设备也存在着体制障碍。 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系统、实践技能训练不够过硬,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学生再学习能力不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延伸培训机制不完善。 解决的教学问题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把学校建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体制创新,开放办学,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和地方,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图书馆和“校中厂”、 “厂中校”实训基地,获地方、行业共建资金7350万元,引进设备5500万元,引进企业兼职教师158人。建立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用开放和创新来破解高职办学难题。 构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 校市共建的大型公共图书馆 国家机电职教实训基地 德阳市机械技术研究中心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建“校中厂” 与东汽共建校内数控实训基地,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五轴加工中心等价值7000万元的生产设备。 东汽“工模具研究所”和工具分厂一个车间,3500万元的数控设备、42名技术人员和一批科研项目进入该基地。 该基地承担了从简单轴、套到复杂叶片等20余种零件的生产,数控等6个专业的实训,每周4个班的实训教学。仅2008年,加工产值达4120万元。从而形成了“校中厂”模式。 东汽员工指导生产实训 构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 学生为东汽加工产品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建“厂中校”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二重建造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项目。 学院与二重签订了大型模锻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利用企业大型先进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与项目同步”的人才培养,形成了“厂中校”模式。 学生在中国二重 大型模锻车间实训 构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 与中国二重签订大型模 锻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校中厂”、“厂中校”既是实践教学基地又是生产车间,实现了校企真正的双赢。 数控实训基地又是东汽叶片生产车间 焊接生产实训 构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两条主线,系统培养 2.实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 高职教育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两个方面都要注重,两个方面都要成系统,相互融通,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 东汽员工在进行实训教学 新时代英语教学平台 苦练技能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两条主线,系统培养 课程开发的流程 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广泛调研,制定《岗位职业标准》。 结合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确定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的要点,构成《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两条主线,系统培养 《岗位职业标准》界定了各阶次岗位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等,为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依据。以下以数控专业为例做说明。 按照数控加工岗位人才成长序列,明确四个岗位升迁级别:Ⅰ级(数控加工操作工)、Ⅱ级(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或副、主操手)、Ⅲ级(机群长)、Ⅳ级(工艺师)。 界定每个级别岗位工作概要、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基本要求、专业要求等。 目前,学院数控、焊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先后通过了四川省经委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