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中浙优10号机插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docVIP

优质稻中浙优10号机插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质稻中浙优10号机插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优质稻中浙优10号机插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本文对优质稻中浙优10号机插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了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有效穗数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担?并协调好各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创造理想的高产群体结构,充分发挥该组合的增产潜力,从而实现高产稳产。 中国 1/vie   关键词:中浙优10号;机插;产量结构;相关分析;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3   中浙优10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与06制7~10配组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2014),2014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审核(品种引种编号:闽种引稻(2014)第001号)。2012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引种试验,平均产量614.4kg/667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8.3%,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41.6kg/667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5.9%。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6%,精米率73.7%,整精米率32.2%,粒长7.0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41.0%,垩白度5.2%,透明度2级,碱消值4.4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14.2%,蛋白质含量9.2%。该组合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米质较优,产量高。武平县承担了“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农业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福建省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项目,2014年引进该组合在项目建设示范片进行品比试验、品种展示与示范,结果中浙优10号品比试验产量630.2kg/667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0.66%,2015年扩大示范,面积达667hm2,2016年扩展至全县各乡(镇),面积达1500 hm2以上,2015年和2016年在中山、岩前、象洞、十方、武东、中堡等乡(镇)建立中浙优10号一季晚稻机插示范片,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分别达581.6kg/667m2和583.1kg/667m2。该组合已成为武平县目前中、晚稻种植面积较大的优质高产主栽品种,为探讨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对产量的作用,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促进该品种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山、岩前、十方、武东、中堡等乡(镇)建立的中浙优10号一季晚稻机插示范片调查结果,选取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产量水平随机调查30?2,平均为14.47万穗/667m2,变异系数7.276%;每穗总粒数变幅173.8~208.2粒,平均为183.2粒,变异系数11.071%;结实率变幅84.6%~93.1%,平均为88.3%,变异系数1.274%;千粒重变幅27.4~27.9g,平均为27.6g,变异系数0.892%。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11.071%、有效穗数7.276%,结实率1.274%、千粒重0.892%(表1)。说明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对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要进一步提高产量,须主攻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   2.2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且为正值,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小,虽均为正值,但相关性不显著。各产量构成因素间,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呈负相关,其余均为正相关关系(表2)。   2.3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表明,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6728和0.5291,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通径系数分别为0.1607和0.0825。从间接效应看,有效穗数通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产生的间接效应总和为-0.3530,小于剩余因子,间接效应小;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为-0.2958,小于剩余因子,间接效应小;结实率通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对产量产生的间接效应总和为0.1330,大于剩余因子,间接效应较大;千粒重通过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为0.0737,小于剩余因子,间接效应小(表3)。   2.4 线性回归方程   经计算,产量Y与有效穗数X1、每穗总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产量构成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09.9027+16.6753 X1+5.7148X2+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