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分析.doc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分析 近年来,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不断上收贷款权限进行集约化经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的态势日趋明显。但由于贷款权限的过度过快集中与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的广泛性产生了矛盾,信贷结构出现新的失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难问题。应当说商业银行信贷集中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对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都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主要表现   (一)授权日益集中,贷款面逐渐缩小。   为严格防范信贷风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照商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大规模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力。严格的授权授信机制,对基层行的放贷能力形成刚性制约,资金紧缩趋势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省行对市地行的转授权是按照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分类授权;市地行除小额质押贷款外,基本不再对县行转授权。以授权品种划分,对县支行的授权主要集中于小额质押、100%保证金的银行承兑等风险度较低的信用工具,且额度较小;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增量全部由省市行掌握,县级行只对一定额度内的存量调整有权。信贷权限的日益集中,使贷款面进一步收缩,信贷资金向经济发达区域集中趋势明显,县域投入呈现严重不足。据调查,2002年前5个月,山东省金融机构近50%的新增贷款投向了济南、青岛、淄博等中心城市。山东、河南两省213个县(含县级市)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新增存贷比仅为38.1%。其中,55个县贷款出现负增长,占比25.8%,137个县新增存贷比在70%以下,占比64.3%。   (二)授信日趋集中,潜在金融风险可能加剧。   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授信权统一集中于省行,对单一客户的授信基本确定了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对公开授信和内部授信作了严格的规定。目前商业银行对A级以上的企业授信多,对3B级以下的企业授信少;对大企业、上市公司授信多,对中小企业授信少;内部授信多,公开对企业的授信少。各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使部分优势企业的授信规模膨胀,对上市公司、大户企业和垄断行业重复授信、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经营资金集中程度提高。   信贷的集中带来了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集中。首先是存款的集中。各金融机构通过实行二级准备金制度,以优厚的系统内上存利率,把基层行的资金逐级集中。国有商业银行上存的超额储备利率一般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53个百分点左右,有的则高出2.61个百分点,大部分行在3至4个百分点。基层行受利益驱使对上缴资金有积极性。其次是系统内营运资金的集中。近年来,各行逐步收回了前几年因经营资金不足而借给基层行的资金,而代以总行、省行直贷、点贷形式直接支持优势企业。此外,各行陆续进行了工资、费用方面的改革,部分商业银行市地分行的费用审批权甚至都被收回到了省行。   (四)新增贷款向垄断性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大中小金融机构信贷投向趋同性明显。   近年来,新增贷款大都集中投放在电力、电信、交通、石化、烟草等基础设施和垄断行业。据对济南辖区山东、河南两省商业银行所有公开授信客户和内部授信额度在1亿元以上企业的调查显示,电力、电信、交通、烟草、石化五大行业授信企业数为244户,占比37%;授信额度达1923.1亿元,占全部取样企业授信总额的65%;今年第一季度,这些企业贷款新增153.16亿元,占全部取样企业新增贷款的55%,占辖内各项新增贷款的四分之一。不仅国有银行新增贷款投向出现向大企业、上市公司、垄断行业集中的趋势,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也同步跟进,将贷款也投向了上述企业和行业。 二、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利弊分析   (一)信贷行业集中有其必然性,但要适度适量,不能无秩序地盲目集中。   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经济效益高、市场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或企业,符合信贷资金“三性”原则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银行逐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利于培植一大批优质客户,实现集约化经营目标,保持信贷资金的稳健运营,规避信贷资金的阶段性风险。这种信贷思路对扼制前几年银行信贷资产持续恶化的局面起到了明显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过度的信贷对象趋同和行业集中势必导致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上升,不利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据调查,截至2002年5月末,人行济南分行辖内银行项目贷款中,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企业、上市公司占贷款增量的60%以上,客户群体重叠率极高。从单个机构看,这类客户目前尚不至于发生流动性问题,但从总体上看,信贷投向和客户群体过度集中,使金融机构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相应增加。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改项目的信贷投入如果没有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不加分析地一拥而上,一味增加重复性投入,必然影响到这类项目贷款的投入质量和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