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科院课件古气候第五讲1
古气候变化原因(二) 一、岩石圈变动与气候变迁 二、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 三、全新世气候变化原因 古气候变化三个时间尺度 1、亚轨道尺度(sub-orbital time scales, 101-103年)-太阳活动(solar activity) 驱动 2、轨道尺度(orbital-scale)-日照(insolation) 季节、纬度配置变化驱动 3、构造尺度(tectonical-scale)-岩石圈构造 变化驱动 前二者表现为波动性,后者表现为不 可逆性 1、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岩石圈变动控制气候的基本过程 3、新生代(65Ma)以来一些全球性事件 一、岩石圈变动与气候变迁 地球的圈层分布 1、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岩石圈变动控制气候的基本过程 3、新生代(65Ma)以来一些全球性事件 一、岩石圈变动与气候变迁 古生代晚期泛大陆复原图 地史时期板块 的裂解、漂移 、会聚、拼合 、碰撞及造山 、成盆等过程 不可逆地控制 了全球气候的 演变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地形、海陆配置 大气、大洋环流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 气候变化 新生代构造尺度气候事件 发生的“开关”(valve)在海洋 3.6 Ma巴拿马地峡关闭 32-30Ma德雷克海峡和澳大利亚-东南极海道开通 8Ma印尼海道关闭 7-8Ma白令海峡开通 17-14Ma格陵兰- 苏格兰海岭下沉 晚新生代青藏 高原隆升 新生代全球主要构造事件 现代全球表层洋流系统 印尼海道在3- 4Ma前后关闭 太平洋暖水流人印度洋降低 印度洋SST下降 东非大陆变干 原始人类演化 澳大利亚板块 向北漂移 全球大洋传送带示意图 巴拿马地峡关闭、轨道驱动因素与北半球高纬冰盖形成过程对比 巴拿马 地峡关闭 加勒比海流 的形成和西 大西洋边界 流的加强 赤道高盐高温 海水向北输送 并在挪威海一 带下沉 北大西洋 深水流形成 北半球冰盖 形成和发展 高原抬升除从动力、热力两 方面作用于区域大气环流外 ,其全球性影响通过降低大 气二氧化碳浓度完成 青藏高原抬升的气候-环境效应:季风形成与加强;西风带分叉;亚洲内陆干旱化;造山带物理风化和碎屑物质剥蚀量增加;硅酸盐化学风化增强导致大气CO2浓度降低及全球气候变冷 高原抬升 新鲜岩石暴露 硅酸盐化学风化 钙离子释放 碳酸钙沉积 大气CO2降低 青藏高原隆升与行星波弯曲 1、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岩石圈变动控制气候的基本过程 3、新生代(65Ma)以来一些全球性事件 一、岩石圈变动与气候变迁 新生代古地理演化与轨道参数变化 新生代海洋氧同位素记录与重大气候事件和构造事件对比 新生代气候变化记录 No Ice-sheet Antarctic Ice-sheet Two Polar Ice-sheets 古新世 a 始新世 b 渐新世 东南季风 c 中新世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d 晚中新世- 早上新世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冬季风 e 上新世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冬季风 f 干旱区界线 冬季风 夏季风 青藏高原 古海岸线 65~54Ma 54~38Ma 38~24Ma 24~6.5Ma 6.5~3.4Ma 3.4~2.5Ma 图1 a古新世我国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布图 b始新世我国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布图 c渐新世我国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布图 d中新世我国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布图 e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我国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布图 f上新世我国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布图 早第三纪的红层记录,中国宁夏寺口子 陇西22Ma以来红土剖面的磁性地层记录 印度季风-阿拉伯海上升流增强的海洋证据 从三个层面开展研究 1、建立构造事件时间序列 2、建立气候-环境演变时间序列, 确定典型事件的空间表现形色 3、数值模拟与动力机制解释 (地质记录提供边界条件) 第四纪(2.6Ma)以来出现大幅度 冰期-间冰期波动,但叠加在 构造尺度气候事件之上 渭南黄土剖面 蓝田黄土-红粘土序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