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要点

改革失败的原因 * *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86年在苏联流传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971)1953年至1964年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行为,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 1971年在沉寂中病逝,当时苏联的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小资料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2. 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农业集体化 片面发展重工业 粮食短缺 平均产量低 比例失调 无积极性 人民生活困难 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农场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 扩大地方、企业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物质利益 3.改革的结果 这些改革措施能挽救苏联吗? 收效甚微 4.失败的原因 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为了在东部地区开垦荒地,仅1954年上半年的时间里就有四万人去了西伯利亚的垦荒区。1954年的春播面积一下子就增加了945万多公顷。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1964年莫斯科版《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 局限性: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当政时期,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 1977年,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曾经被毛泽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小资料 二、勃列日诺夫改革 (1964—1982)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在坚持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1. 改革的主要内容 2.改革的结果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谈判桌上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时代》对他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小资料 (1)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发展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 (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1. 改革的主要内容 2.改革的结果 3.改革的影响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政 治 经 济 改革 问 题 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承认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