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VIP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要点

第20课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主备课顾月仙 次备课 王赞逸 、刘赛帅 【内容主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20世纪早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运用新的语言形式,倡导新文学,宣传新思想,寄望以新文化培育新青年,开始了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1.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感受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 懂得文献、著作、回忆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 3. 感不畏艰难、勇于的精神民族责任感”为题展开讨论,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设计意图:反馈学习成果,建构对新文化运动的整体认知;通过生生交流和师生互动,提升对新文化运动内涵的理解。 环节10:歌诀总结,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以概括归纳方式完成全课学习内容的小结,点明主旨。 【资料附录】 漫画1、自强新政 漫画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青年杂志》封面 材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9月 材料: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9月图片:民主与科学 材料:儒者三纲之说,……: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五号,1916年1月 材料:个案一:浙江温岭惊现神水圣地,受众人膜拜取水治病。 个案二:近日大学生云旭阳痴迷胡万林医生,喝了他配制的“五味汤”中毒身亡。胡万林曾被描述成几乎可以包治百病的“当代华佗”,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神医”。在上世纪末,胡万林医死人,即便在胡万林服刑期间,其鼓吹的“自然运动健康疗法”仍有生存的土壤,不少信徒仍在卖力学习、鼓吹。 材料:轻松一笑: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材料: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一 二 屋子里拢着炉火,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呼“要死” !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可怜屋外与屋里, 别任他烤坏了我。”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原载《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 1918年1月15日 图片:鲁迅《狂人日记》引文 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原载《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五月 图片:《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材料: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1918年11月15日) 图片: 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以俄为师 材料: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毛泽东后来在对埃德加·斯诺时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材料:叶挺写的信件。1916年底年仅16岁的叶挺写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